文 | 古书生
来源 | 领遇APP
【作者简介】古书生,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硕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 MBA。曾经在基金、证券、私募等行业工作,从事资产管理行业的工作超过 10 年。
依美国在2018年压制中国的拼命程度,假如时光可以倒流,美国一定会在2001年之前全力抵制中国加入WTO。如果美国及其盟友国阻止,那么,按照WTO集体同意的议事规则,中国就无缘WTO,今日经济发展之成就成了水月镜花。我在前文《李嘉图与WTO》中提到,正式加入WTO后,中国迎来了对外开放、外贸出口和GDP增长的新篇章。
21世纪前18年,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风云变幻,社群意识形态一夜变脸。其间,中美相对实力此消彼长。美国,经历了911恐怖袭击,经历了2007年金融危机,其影响力相对下降;中国,紧抓两次历史性经机遇,GDP高速增长,居民财富持续增加,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国运亨通。
先说911。一进入21世纪,美国就把战略重心放在亚太,警惕并遏制中国崛起,直到911突发事件打破了这种转态。
2001年9月11日上午,两架被恐怖分子劫持的民航客机分别撞向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一号楼和二号楼,两座建筑相继倒塌,世界贸易中心其余5座建筑物也受震而坍塌损毁;另一架被劫持的客机撞向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五角大楼局部结构损坏并坍塌。
这是美国本土发生的最严重的恐怖袭击,遇难者人数高达2996人,经济损失达2000亿美元。
911事件后,恐怖主义引起了全球的关注。为了打击恐怖主义,美国一方面把战略中心转移到了中东,另一方面,对中国的态度发生转变,由警惕变成了扶持。有了美国及其盟友国的支持,中国经济发展迎来了第二春。
再说金融危机。金融危机于2007年发生在美国,2008年蔓延至中国。为了拯救自己,美国开动印钞机、启动QE(Quantitative Easing,量化宽松,后续我会在关于美联储缩表的文章中专门讲讲),大水漫灌。为了不引起国内通胀,美国继续扶持中国的制造业,并从中国大量进口廉价商品。
这绝对是中美两个大国关系最蜜月的时刻。还记得英文词Chinamerica吗?中美共同体,首次出现于英国的《星期日电讯报》,它见证了中美的蜜月时光。
中美两国联手创造了一个奇迹:全球货币史上首次,大规模撒钱没有造成通胀。中美两国各取所需:美国没有出现通胀,中国GDP高速增长。
明代小说家罗贯中在《三国演义》开篇就说:“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美两个大国也一样,捏在一起久了,两国间的裂隙就大了。这些裂隙触发了美国挥动大棒指向中国。
我认为,以下三种因素触发了美国的大棒: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再次引起了美国的警惕;二,来自中国的贸易数据让美国非常担忧;三,美国制造业岗位流失严重。
经过40年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实力从可以忽略不计变成了即将比肩美国。下图是世界银行同口径下统计的中美GDP数据以及中国占美国的百分比。
数据来源:WIND,世界银行
由上图可以明显看出,中美GDP的对比分为三个阶段:
一,1980-2001年,中国GDP有所增长,但与美国的占比起伏不定,平均占比为7.93%,最大值为12.62%,最小值为5.95%。这个阶段的中国经济基本上可以被美国忽略不计。
二,2002-2008年,中国GDP迅猛增长,对美国的占比也节节攀升,平均值为19.55%,此阶段平均值是前阶段的2.47倍,最大值为31.24%,最小值为13.40%。
三,2009年,美国GDP略有下滑,中国却保持强劲增长。此后至2017年,中国GDP与美国的占比进一步提高,平均值是53.33%,此阶段平均值是第一阶段的6.73倍,最大值为63.11%,最小值为35.44%。
1980年GDP占比为6.68%,2017年为63.11%,终值是初始值的9.45倍。这个增长趋势还没有结束,按照最新的增长预测,中国GDP总量将在2030年超越美国。
40年时间,中国经济变成了接近10倍的庞然大物;再过10年,中国将超越美国,这能不引起美国的警惕吗?
到了第三阶段,中国的高速发展已经引起了美国的警惕。2011年底,美国又重新把战略中心返回到亚太。
除了GDP,来自中国的贸易数据也引发美国的担忧。
下图是美国商务部统计的始于1987年的贸易数据。鉴于统计出处和起始时间不同,本文中数据的起始时间并不相同,请读者见谅。
数据来源:WIND,美国商务部
美国从中国进口大量商品,很少给中国出口商品,导致来自中国的贸易逆差跟随美国进口节节攀升。
来自中国的贸易逆差与美国全部逆差的占比从1987年的1.84%一路跃升至2017年的47.20%,曾经在2015年达到了49.27%的顶峰;该占比于2009年超过40%后,至今9年来从未低于40%;加上2018年未披露数据,上述占比将连续10年超过40%;2009至2017年,该占比平均为45.43%。
在《广场协议》一文中,我曾经讲过,1985年,来自日本的贸易逆差占到了美国全部逆差的40%,引起了美国的警惕。美国逼迫日本签署了“广场协议”,强迫日元升值以改善其贸易逆差状况。
恐怕中国的贸易数据在2009年起已经引起了美国的警惕,但彼时美国身陷囹圄,忙于自救,无暇他顾,就没有对中国动手。现在美国经济复苏引领全球,经济企稳之后,立刻腾出手来给中国一个下马威。
最后,在中国制造业兴起的同时,美国制造业岗位流失严重,引起了美国的不满。下图是美国劳工部提供的“非农就业人数-制造业”的统计数据。
数据来源:WIND,美国劳工部,2018年用前11月数据做平均
由上图可知,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逐步下滑,最近虽有所反弹,但仍处于历史低位。
1980年,美国制造业年平均就业人数为1873万人;2018年,该人数为1270万人,制造业岗位流失了32.19%。该人数最低点出现在2010年,为1153万人,岗位流失38.44%。
前文《美元霸权是如何确立的》提到的中国人民最骄傲的2009年,美国该项就业人数为1185万人,岗位流失36.73%。在中国最骄傲的时刻,美国躲在角落里默默舔舐着伤口,并时刻准备着反咬一口。今年美国拿制造业岗位流失对中国贸易开战的理由,是有历史原因的。
美国政府极其重视就业岗位。2018年12月底,谈及NAFTA(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特朗普说,NAFTA不合理,我要回到以前的模式,把汽车产业和就业岗位都带回美国。该年3月,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同时限制中国企业到美国投资。为了争取旗下沃尔沃汽车能到美国投资建厂,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承诺在美国创造约4000个新的就业岗位。4000个新增岗位让美国的投资限制立刻化为乌有,说出来可笑,但这就是美国的国情——极其重视就业岗位。
出生于冷战元年,成名于美日贸易战,再度受命于中美贸易战,现任职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的莱特希泽,在《对过去十年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中作用的评估》中认为,中国加入WTO后,美国的经济利益未能实现,来自中国的贸易赤字持续增加,制造业岗位加速流失。
把制造业岗位流失归咎于中国,莱特希泽的逻辑上有问题。美国制造业岗位流失和美国产业的升级与变迁有关,和中国的发展并无瓜葛,只是时间碰巧而已。一只狼在水源的上游对下游的小羊吼道,你怎么把这水给弄脏了,并恶狠狠扑向无辜的小羊,这是同样的道理。
中国经济实力日渐庞大、来自中国的贸易逆差占比过高、美国制造业岗位流失严重,上述三种因素已经或即将触动美国的利益,因而触发了美国大棒挥舞向中国。从蜜月到大棒,大国翻脸就在一瞬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可以佐证大国的嬗变: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领遇对文章内容不具任何立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取需要的资讯。
*如需转载请标明转载自领遇APP
责任编辑:小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