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低迷,“固收+”成“新宠”
今年受A股震荡行情、银行利率持续下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等因素影响,越来越多投资者开始追随“固收+”的投资热潮,昔日低调的“固收+”产品俨然成为公募基金中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据wind数据显示,截止三季度末,2020年“固收+”产品的发行数量已达160只,资产总规模达2435.8亿元。而2019年“固收+”产品的发行数量仅为70只,发行规模为690.35亿元。此外,今年“固收+”产品的开户数高达742万户,较去年增加175万户。
“固收+”,通俗讲,可理解为“固收”与“+”的组合。“固收”产品即运用信用挖掘、杠杆调节、久期调整等策略投资收益稳健、波动性较低但长期收益低于权益资产的产品。而收益波动性大但长期收益可观的投资产品可以统称为“+”产品,包括+股票、+股指期货、+股票打新、+可转债等。通过“固收+”产品进行资产配置,投资者可以实现在固定收益的基础上,收获确定性较强的整体收益,提高投资效率。在一级债、二级债、偏债混合型、FOF等基金中都存在“固收+”策略基金。
走红不是偶然,天时地利人和
深究“固收+”受到热捧的原因,不难发现它的走红并不偶然。有专家表示,A股进入震荡的结构性行情,恰好是积极调仓、调整攻守布局,为赢在未来打下坚实基础的时候,“固收+”是承担相对低风险获取较好收益的好工具。“固收+”站上风口的原因可以从多维度进行解读。
从宏观看,随着资管新规出台,未来理财产品要求单独建账且无法在资金池中运作,这意味理财产品再也无法得到稳定的预期收益,刚兑型理财市场开始萎缩,“保本”投资成为过去时。其次,面对疫情的冲击,“宽松”已成为全球主要国家货币政策的主旋律,国内市场利率水平持续保持在较低水平,货币类资产的收益率也全线走低,进而加速“固收+”产品走红。
从投资者需求看,传统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下滑,加之三方理财及信托不断出现产品到期延兑,投资者的理财需求无法得到满足,闲置资金囤积,急需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找到稳健收益的替代性产品。而以债券资产打底的“固收+”产品正好填补投资者的“需求窟窿”。受震荡的市场行情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偏好也逐渐向低风险稳健收益率的理财产品倾斜,风险可控、收益稳健的理财产品顺其自然受到资产管理行业和市场的追捧。
从“固收+”产品看,“固收+”产品遵循股债配置理念,攻守兼备,均衡布局股债多类资产,有望在较低的波动水平上追求长期更优的回报。“固收+”策略基金既符合投资者在波动市场行情下对固定收益的需求,又能通过多重投资策略满足投资者更高收益的期望。另外,在债市回调的行情下,“固收+”产品虽大幅扩容但仍获得较可观的整体收益,进一步增强了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对“固收+”的信心,看好后续投资机会。
配置“固收+”是否已到好时机?
展望四季度投资,部分公募基金人士表示,当下市场环境对配置“固收+”是利好的。
债券市场方面,二季度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延续宽松的货币政策,市场流动性宽裕,且已触顶点,这也许意味着债券收益率将会出现低位反弹现象。伴随着国内疫情趋于缓和、企业复工复产,经济逐渐复苏向阳,有望推动债券收益率持续攀升。
权益市场方面,医药、消费与科技三大领域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值得长线投资。综合来看,
面临市场利率长期低迷的环境,增厚收益必须打破投资领域的单一性。而“固收+”均衡布局股债市场,能够较好兼顾收益及波动情况。
专业人士提及近期两个热点方向,一是长期业绩较好的二级债基,从行业和个股看,有较显著的阿尔法收益;二是打新类产品,以科创板和创业板新股为主的资管产品。
但值得注意的是“固收+”并非零风险投资产品。当股票市场出现较大调整的时候,“固收+”产品也会出现亏损的可能。另外,后市依然存在不确定因素,比如疫情在冬季是否会出现一波反弹、美国大选会不会出现新的“黑天鹅”事件等。所以,投资者在投资“固收+”产品时仍需谨慎,综合衡量各方面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