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3月26日),基金业协会发布了2020年2月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备案运行情况简报。从数据来看,今年2月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共备案确认101只,新增备案规模898.95亿元,较1月分别下降9.01%、8.84%。
与往年相比,2020年的“打开方式”令人意外,2月正处于疫情期间,ABS市场也难以避免疫情的影响。
某位行业专家指出:“疫情期间很多企业的运营现金流受到较大影响,承受着一定的资金压力,这就导致企业的融资需求增加,同时部分企业由于现金流的问题会暴露一定风险,会有一定的融资压力,目前传统的融资难度增加,所以有些主体资质比较好的企业、持有资产质量比较好的物业,会考虑包括资产证券化在内的更多融资方式。而且从投资端的角度看,证券化较其他融资方式相对投资人承担的风险更小,所以证券化投资也逐渐受到银行等投资人的认可。”
往年的ABS市场规律今年未必适用
单看今年1、2月的数据,其趋势与往年相比保持一致,2018年和2019年的1、2月,与该年度的多数月份相比,新增备案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明显数量较少且规模较小,这也与第一季度是资产证券化市场传统发行淡季的特点保持一致。
2018-2019年ABS产品每月备案规模及数量变化趋势
从2018年、2019年的情况来看,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备案和发行通常会从第二季度开始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这个规律不见得适用于今年。
资产证券化产品从启动到最终发行,中间要经过基础资产挑选、尽调、上报监管部门、审核,短则两到三个月、长则四到五个月,甚至可能更久,而在疫情之下,有关机构或部门的调研工作会受到影响。因此,一位资深市场人士表示:“由于疫情是今年1月下旬开始爆发,所以它对资产证券化发行数量的影响可能会更多体现在第二季度,或者影响到二、三季度的项目平均发行数量。”
不必过多担心ABS产品爆雷增加
有业内人士认为,从理论来看,疫情肯定会使资产证券化产品风险增加:“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安全性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基础资产本身的现金流,二是增信及相关产业的变化。疫情的发生对消费金融、商业地产、租赁等相关产业或多或少都造成了负面影响,而且会降低部分企业的主体信用,二者叠加,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风险相较之前肯定有所增加。”但同时他也强调,“爆雷”不见得会因此而增长:“资产证券化产品中既有资产也包括主体征信,其安全性比债券更高,所以有可能出现资产证券化内部数据恶化的情况,但不至于违约或爆雷。”
他还表示,下一步由于信用利差可能会进一步扩大,一些高评级主体或质量较好的资产发行的产品,利率会被压得很低,而且“低发行利率”在近期发行的一些产品中已经有所体现。“但对于民营企业或质量较差的资产,发行难度会进一步加大。”
另有资深人士进一步指出,不必过多担心爆雷的增加:“一来证券化交易结构设计相对合理,产品本身就风险可控,二来如CMBS、类REITs等证券化产品,虽然疫情期间相应的物业运营受到一定的影响,但随着疫情得到控制、行业逐步复产复工,需求会回升,甚至有些以提点收益为主的商业物业会出现报复性的消费反弹,因此疫情的总体影响不是长期且有限。”
下一步是否会出现更多疫情防控产品?
在2月份新增备案产品的政策鼓励类产品中,有2只疫情防控产品,参考疫情期间券商、保险等公司纷纷推出疫情防控相关产品/服务,疫情防控产品在ABS市场的诞生在意料之中。
一位相关人士指出:“现在市场上虽然有发行疫情防控类产品,但由于疫情导致无法进行现场尽调或一些其他工作,已发行的这些产品不见得都是针对新冠的‘定制’产品,真正的‘定制’产品恐怕近期才会问世,接下来如果监管部门允许继续发行疫情防控类产品,这类产品的数量肯定还会增加。”
同时,也有业内人提醒,前期因为疫情爆发,防疫类产品需求会比较集中,后期随着疫情控制和各地复产复工疫情的影响得以消退,疫情防控类产品的数量应该也会逐渐减少。
当前国内疫情逐渐向好,但海外疫情则刚刚开始发酵,尚未见到高峰,国内外多位经济学家指出,疫情可能造成全球经济衰退,至少是二季度经济衰退。“国际金融市场剧烈震荡或经济衰退对境内资产本身影响不会太明显,企业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也基本不会受影响,但外向型/外贸型企业发行的应收账款等资产证券化产品可能是例外。”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补充。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领遇/财视中国立场,我们的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若文章内容涉及投资建议,切勿直接作为投资依据。市场瞬息万变,投资请三思而后行。
*如需转载请标明转载自财视中国
责任编辑: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