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延长又遇上病毒肆扰,备受关注的A股市场在休市超过一个星期后,于2月3日开市运行,开市压力可想而知。
在开市前夕,证监会于2月2日发布通知调整业务,要求券商暂停现场交易、不主动强平,期货方面也暂停夜间交易。此外,证监会、深交所、上交所也一齐发声,呵护市场,稳定市场意图明显。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中国经济会发生怎样的转变?二级市场需要注意什么?财视中国特邀相关领域权威专家为大家从各个领域解读市场。
一.央行操作降低企业融资风险
在开市前一天,央行传来大消息,为维护疫情防控特殊时期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和货币市场平稳运行,2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将开展1.2万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投放资金,确保流动性充足供应,银行体系整体流动性比去年同期多9000亿元。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武雯认为,从整体来看,此举措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提振金融市场信心,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同时,超预期的流动性投放也有利于整体市场利率的下行,有利于降低资金成本,缓解企业的财务压力,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也增强了金融机构支持疫情防控、服务实体经济的信心。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和高级研究员陈冀的研报中,具体阐述了逆回购对市场的影响,他们指出,10个基点的降幅比较少有,体现了央行在特殊时期特殊对待的调控导向。
在疫情影响下,“降息”步伐明显提前,有助于降低部分地区和企业的融资成本,支持疫情阻击战。
非典时期货币政策与利率走势
数据来源:Wind,交银金融研究中心
为进行同期趋势比对,我们对所有数据做了[0,1]同区间映射处理
当前与非典时期相比在经济运行周期、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方向、金融市场敏感程度等多个方面都存在差异。
短期货币政策因疫情超预期偏松调节,债市走势乐观。
经济周期运行阶段不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前疫情中、疫情后国内债市将走出与2003年明显不同的走势。
由于经济处于上行周期,“非典”的出现推迟了政策收紧的步伐。如今,经济原本下行压力较大,货币政策处于逆周期发力偏松调节的阶段,政策方向明显与2003年相反。
“新肺炎”不仅不会推迟政策放松的步伐,反而会是预期的宏观政策前移和力度加大。
一.1 特殊时期的特别安排体现了监管的弹性。
此前证监会副主席表示将会优先为疫情严重地区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服务,对此通知,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武雯指出,特殊时期的特别安排体现了监管的弹性。
相关的政策更多的是从向疫情严重地区提供高效便捷的直接融资服务角度出发,最大限度的减轻疫情的影响。例如,优化工作流程、设置绿色通道、支持防疫抗疫相关医疗企业等措施。
对其他地区企业并没有太多实质影响,同时,监管部门也在研究制定针对上市公司应对当前疫情影响的措施,例如延期披露定期报告、适当放宽并购重组业务相关时限等。
特殊时期,政策方面预计将进一步优化企业的融资环境,例如:货币政策的调节力度有望超预期,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财政政策也有望加大力度,更加积极;监管方面也将有望更趋弹性,提供更加便利、高效的服务,同时进一步创新融资机制等。
对企业自身来说,一方面需要积极拓展自身的融资渠道,例如:可以考虑将融资外包,让专业的公司支持自身融资需求;考虑期权股权、供应链融资等新的融资方式。另一方面,更需要积极调整自身经营策略,做精做专,提升自身盈利能力,才能有效应对危机。
一.2 中小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疫情的周期
五部委《通知》指出,免收湖北省上市公司、挂牌公司应向证券交易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缴纳的2020年度上市年费和挂牌年费,其他地区中小企业迎来生存与否的问题。
轩鸿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首席投资陆晨对此发表自己的见解,他认为“目前由于疫情持续时间的未知性,很难判断最后结果,这次疫情对市场的打击力度非常大,中国很多的中小企业都会面临灭顶之灾,GDP至少会丢1%。
根据企业管理的骆驼准则,企业的生命线就是流动性资金,大部分中小企业都会葬送在流动性风险上,这是一场企业活着的战斗,决定因素还是疫情的周期。”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武雯认为,当前中小企业本身经营发展就面临较大的压力,疫情影响将进一步给企业带来负担。
由于疫情主要影响的行业为消费领域,例如:餐饮、零售、娱乐、旅游等行业,为中小企业密集领域,给中小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带来较大的冲击。一方面,抗疫情对其恢复生产、营收增长带来了较大的冲击;相应带来订单延期、合同违约、银行抽贷断贷等风险;另一方面,防疫期间的卫生防护成本有所上升,再加之员工、租金等刚性支出仍在,在此背景下,如果不能提升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则中小企业面临较大的困境。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和高级研究员陈冀的研报中显示,疫情爆发可能导致经济增速短期放缓进而影响信贷需求。
尽管政策明确指出信贷应全力满足卫生防疫、医药用品制造及采购、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科研攻关、技术改造、医疗物资生产等方面的合理融资需求,新的融资需求可能对冲一部分短期经济放缓带来的信贷需求压力,但不是全部。
信贷需求承压,加之疫情爆发前市场流动性整体适度充裕,使得市场对于流动性总量的需求目前可能并非第一位。而受疫情防控隔离的影响,全国春节假期延长,部分省市复工时间进一步推迟,大量员工居家隔离,大量制造业企业正常的经营计划遭受冲击,甚至停摆。部分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微企业可能面临资金链断裂甚至破产倒闭的困难。
此时此刻,及时对这部分企业的信贷支持以及存量贷款利息支出的延付和调降显得更为迫切。调降逆回购利率,引导货币市场利率进一步下降,将直接传导促进企业融资成本下行,帮助部分企业渡过难关。因此,货币政策此时采取先价后量的措施也是适当和及时的。
一.3 应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
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表示,优先为疫情严重地区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服务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的部分行业、企业生产经验和投资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特别中小企业面临的流动性困难尤其突出,应该适当倾斜。在定向政策支持的举措下,对其他地区企业的影响有限。
为了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应该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除了证监会优先提供直接融资服务以外,央行也应该通过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向市场提供流动性,指导银行对防控疫情的企业进行信贷资源定向倾斜,满足它们的融资需求,对受疫情影响较大地区的企业可以适当下调贷款利率降低融资成本,增加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等品种,合理延长还款期限。
二、疫情对券商、基金、期货的影响:短期冲击,长期向上
二.1 券商不易出现爆仓情况
券商暂停现场交易、不主动强平,雷根基金总经理、投资总监李金龙认为,疫情对券商经纪业务冲击比较有限,大额资金基本以网上交易为主,券商融资的杠杆并不高,目前的行情不容易出现爆仓情况。
二.2 提醒投资者注意杠杆及仓位控制风险
在中国疫情感染人数增加情况下,再加上英国脱欧成功,国际原油期货等走势不确定性增加,对此,国信期货研究员顾琛给出建议,对于大宗商品而言,停工和隔离措施拖累第二产业生产的放缓,上下游开工停滞,供需两弱的格局或将暂时拖累整体工业相关的大宗商品价格回落,但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市场情绪开始修复以及复工潮的开启,为了完成全年经济增速的目标,政府对于工厂和企业出台的补贴和扶持政策也会增强,工厂开工效率或将出现一波较强的反弹,行情有出现反转的可能。届时工业相关商品价格波动幅度或将放大,提醒投资者注意杠杆及仓位控制风险。
二.3 下跌是加仓或者布局的时点
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买方力量,不少公募人士认为此次疫情带来短期冲击,但中长期仍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不必过度担忧疫情给市场带来的短期影响,雷根基金总经理、投资总监李金龙表示赞同,认为此次疫情为短期冲击,中长线的主线更不会改变,这次冲击带来的下跌,会是比较好的加仓或者布局的时点。
三、医药可能成为疫情避风港
在证监会通过对券商、期货进行暂停交易等操作求稳时,A股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依旧惨不忍睹,在大盘跌9个点的情况下,股市一片绿海,但在这其中,医药股表现强势,多只个股涨停,市场预期医药股集体上涨的可能性低于细分领域的表现,部分医药股可能存在短期事件性机会。
雷根基金总经理、投资总监李金龙指出,医药股短期受疫情消息短期博弈性会比较强,可能有投机和避险资金的同时参与,需要对进出时间点有比较好的把握能力,我们更乐于在目前布局一些长期看好但这几天短期下跌的标的。
三.1 医药板块受益于疫情影响
前海云溪基金创办人阳勇认为“大盘不好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疫情的原因导致开工力量下降,整个经营周期包括科技股受开工、疫情的影响,业绩的打击、整个市场情绪偏好也会大幅降低整个市场出现像2018年的股灾性质一样。
这次疫情对部分医药股是非常有益的,从短期上看对业界贡献很明显,从长期上看,中国的医保投入占GDP只有5、6个点,而美国有19个点,医保的投入有收支不平的迹象。
国民一直抱怨国家对药品的价格太高,通过此次事件的发生表明,一个疫情就能给国民经济带来这么大的冲击,是否警醒国家对医疗方面的投入可以规避风险,对整个医疗板块的估值和长期空间都有一定的影响。
一旦经济不好,一些医药方面的收费相反非常好,从以前的迹象看一直如此,但是消费受到疫情的打击就很大,消费是面对面的消费,所以医药可能成为疫情的避风港,会成为大家比较认同的一个板块。”
医药股行情能否持续,前海云溪基金创办人阳勇对此表示“未来一两天可能会继续上涨,大盘明后天可能还会跌,因为疫情不是一两天就能解决的。
在这种利空的压制下,很多板块很难有机会,因为风险偏好太低,疫情持续时间不确定,所以唯一比较确定的,是医药这种偏长期的板块、互联网游戏之类的板块会受益,长期来看,医药行业的利润还是可观的。”
三.2 医药行业的趋势与影响
中国民生银行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润对医药行业的趋势与影响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医药行业整体增速呈阶段性提速。
回顾2003年SARS疫情阶段,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均实现快速增长,截至2003年6月,医药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增速分别达到21.1%和38%。从零售端看,中西药品零售额快速增长,2003年4月、5月和6月零售额累计同比增速逐月上行,分别达到14.7%、15%和16.7%。相对于SARS疫情而言,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人数更多,涉及地域更广,诊断需求、治疗需求、防护需求将带动IDV体外诊断厂商的血常规+CRP、2019-nCOV核算测试剂盒,医疗设备制造厂商的监测仪、呼吸机、CT设备,医药企业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相关的抗病毒药、广谱抗菌药、血液制品以及口罩、医护用品、消毒用品销量提升。
医疗卫生费用投入持续加大有利于行业长期发展。
本次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爆发,暴露了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在疫情防控、医疗卫生资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等方面的诸多问题。2003年SARS疫情后,我国财政支出对医疗卫生产业的投入力度明显加大,卫生费用占GDP的比重从2003年的4.82%提高到了2018年的6.57%,其中政府卫生费用占GDP的比重从2003年的0.82%提高到了2018年的1.82%。从国际比较看,我国医疗卫生支出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根据世行数据,2016年美国、日本、韩国的医疗卫生支出总额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7.07%、10.93%、7.34%,我国仍有较大差距。本次疫情后,国家将更加重视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财政支出,有利于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
四、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市场信心将会逐步修复
作为受疫情影响最大的中国市场,A股节后表现格外引人注目。在疫情的打压下艰难开市,首日开市大盘跌9个点,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对此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受武汉疫情及其引至的悲观情绪的影响,上证综指在2020年首日开盘与2019年最后1个交易日累计下跌超10%,特别的,在融券业务限制卖出、五部委联合发声,向市场释放1.2万亿流动性的前提下,2020年首个交易日超3200只票跌停,大盘下跌7.72%,目前投资者情绪极为悲观。
李湛认为,超10%的跌幅已释放武汉疫情积累的大部分悲观情绪,若疫情在本周得到有效控制,A股市场整体将维持震荡偏空的趋势,但向下探的幅度将有限。从长期看,上证综指目前基本接近或已然达到市场中期2700点左右的底部,建议投资者坚持价值投资,以中等仓位等候后期市场反弹机会。考虑到消费的不可回溯性等因素,医药生物、医疗器械、在线教育还有部分游戏行业存在结构性行情。
四.1 经济形势的变化
国信期货研究员顾琛对未来经济形势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1、经济增速:根据官方公布的医学模型来看,疫情对于经济的消极影响在1季度或最为强烈,在传染高峰期过去后,有继续拖累二季度经济数据的可能,但是强度必然是逐步减弱的。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预计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市场信心将会逐步修复,国民经济增速或将在三季度迎来V型反转,2020年全年经济增速可能会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
2、经济数据:国内方面,受物资紧缺和开工放缓的影响,1季度CPI上行PPI下行的剪刀差或将继续扩大。考虑到庞大的基数效应,中国工业及消费领域订单数以及供应量的减少,或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拖累全球经济增速下行。
3、经济政策:基建和公共服务业的短期停摆,或将导致1季度财政收入减少,同时为了防控疫情继续扩散,预计未来财政支出将持续面临较大的支出压力,2020年上半年财政赤字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性。由于疫情属于短期事件冲击,不会影响经济长期稳中向好的格局,1季度经济政策方面预计还是稳健为主,大概率利用公开市场工具释放流动性,缓解资金面的压力。
四.2 市场的拐点
有不少行业相关人士认为疫情对市场的影响是短期的,不会改变中长期走势,对于此次疫情影响下的中国市场会在何时出现拐点,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指出,市场是否出现拐点将依赖以下几个因素:
其一,新冠病毒在国内、外是否能发现到临床有效、获得国家卫健委认可的特效药物;其二,疑似病例与全国确诊病例的边际增幅是否有可持续的显著下降;其三,在高基数的前提下,治愈人数是否出现持续指数型增长。目前中国市场的压力在于投资者的恐慌情绪,“解铃还需系铃人”,缓解目前市场压力除了提供流动性支持,限制融券卖出等政策举措外,需从疫情本身引导投资者情绪向积极与乐观情绪方面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领遇/财视中国立场,我们的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若文章内容涉及投资建议,切勿直接作为投资依据。市场瞬息万变,投资请三思而后行。
*如需转载请标明转载自财视中国
责任编辑:小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