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月15日上午,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正式签署!
受此消息影响,美股三大指数开盘后一路走高,盘中均刷新历史新高,截至收盘仍较前一日上涨。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副总理更在签署仪式上致辞说,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有利于中国,有利于美国,有利于全世界,中国开放的大门必将越开越大。
下一步市场怎么变?
协议涉及多个议题,包括知识产权、技术转让、食品和农产品、金融服务、汇率和透明度、扩大贸易、双边评估与争端解决等。随着协议的签署和落地,下一步国内资本市场的相应板块、业务乃至整个全球市场也将发生变化。
宏观经济&股市
在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看来,第一阶段协议的签署对中国和美国都是有利的。“对中国来说,有利于改善市场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增强市场信心,也有助于淡化悲观预期。在扩大金融开放方面,对美资金融机构一视同仁能促进未来更多的国际先进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进一步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改革、增加市场竞争力,为提高中国金融业质量和水平带来积极影响。”
他还表示,一段时间以来,美国一些遏华人士极力鼓吹“与中国经济脱钩”,第一阶段协定的签署对于这些人、这些言论不啻于一记响亮的耳光。“协定的签署表明,大家都接受了两国经济之间平等互利交往是十分重要的现实。两国贸易和金融之间往来的加大,意味着未来中美两国的经济会朝着更加深入融合的方向发展。下一步,随着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制造业产品、能源产品大幅度增加,中美之间长期存在的贸易不平衡状况将逐步得到改善,届时美国再度发动贸易战的底气就不会像2018年时那样足,因为美国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增加了,有了更多软肋。从这个意义来说,未来爆发力度更大的贸易战的可能性明显下降;即使贸易摩擦不断,也可能会在相对平等的条件下进行磋商。”
“第一阶段经贸协议里面的内容比我之前预想的更加详细、全面,”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杨宇霆坦言:“而且协议对双方的要求也非常严谨、到位,当然形势变化未来要持续奋进。近些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美国金融机构希望进入中国,具体来看,协议明确了中国金融市场对美国金融机构的开放,利好外资流进。”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认为,从中长期来看,协议的签署会提高整个市场的风险偏好,“对权益类的风险资产而言,意味着获得正面收益。如果双方能够遵守协议并降低关税,将进一步拉动中美两国的市场,而且对中国深化改革带来较大的正面影响。放诸全球市场来看,协议的签署意味着全球化逆转的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为技术和企业方面的投资准入、技术禁运等问题带去利好。”
“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第四章《金融服务》中明确了金融服务‘公平、有效、非歧视’的三原则,其中‘非歧视待遇’是过去半个世纪以来自由贸易的核心理念之一,”国泰君安期货首席国债研究员王洋谈到:“在中美双边经贸协议金融服务领域以‘非歧视待遇’原则为基础达成的双向开放银行、保险、信评、资管、电子支付、证券、基金、期货,将加速推进中国资本账户自有兑换的进度、健全中国金融基础资产和衍生工具市场体系的深度和广度、增强金融体系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的韧性。”
他指出,根据IMF的评估,目前中国国际收支资本和金融账户不可兑换项目主要集中于非居民参与国内货币市场和衍生工具的出售与发行,部分可兑换的项目则集中在债券市场交易、股票市场交易、房地产交易和个人资本交易等方面。“协议的《金融服务》章节确认双向开放金融机构在证券基金期货行业的牌照准入、取消投资持股限制、非歧视性业务范围,等于是推进解除‘非居民参与国内衍生工具市场’的不可兑换限制,加速了中国资本和金融账户对外开放程度和速度。”
期货市场
协议中提到,中国未来两年预计在2017年基础上增加320亿美元的农产品采购,2020年和2021年分别增加125亿美元、195亿美元。“尽管尚未看到具体配额实施情况,但大豆进口增加已是必然,肉类和谷物进口也将增加。”广发期货发展研究中心副总经理王荆杰说道:“2017年我国共进口美豆3286万吨,涉及139亿美元,若协议生效,预计今年总进口美豆有望增至4500万吨,将大量挤占巴西大豆的进口份额,这将导致两个结果,一是美豆库存大幅下滑,美盘坚挺,二是巴西大豆升贴水将大幅下滑。”
他指出,当前全球大豆供应宽松,国内需求不佳的状态并未改变,豆粨、菜粨的价格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进口成本的变化。“若中国大量采购美豆,导致CBOT大豆继续上涨至1000美分,则豆粨在2700左右存在成本支撑。谷物进口数据尚未明确,官方指出,即使放开部分配额,国内也有足够的能力去消化。目前玉米市场随着临储快速去化至5000万吨左右,库存压力已大幅减弱,且供需缺口的确存在,过去由临储填补的市场缺口需要新的供应来源,目前来看,若能将进口量增加幅度控制在1000万吨以内,市场就有足够的能力消化。”
不仅农产品,贸易协议中明确,双方允许对方机构投资己方国内机构获准投资的完整业务范围的期货产品,包括金融、利率和汇率期货。
对此,王荆杰表示:“相关期货产品的开放能够满足境外投资者、特别是主动型交易者的避险需求,有助于其管理市场风险。对国内市场而言,一是会改善市场的投资者结构,推动市场的稳定和成熟、提升市场有效性;二是会带来一定的流动性,增加交易量,对于部分品种来说,有利于提升品种的定价能力和国际影响力;三是外资进入有望带来先进的风控技术和信息系统等,可以提升整个期货行业管理水平、期货市场的成熟度、境内期货公司服务境外客户的能力以及期货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对国内机构而言,国外机构与境内机构在操作风格和投资理念上有一定差别,外资进入一方面在于互补与竞争,另一方面能起到相互学习和促进的效果。”
王洋进一步指出,《金融服务》章节从期货、市场和品种三个方面形成了期货行业的“新起点”和“新赛道”:“今年1月1日起期货公司已经放松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外资控股期货公司将为国内已经趋于‘完全竞争’的行业、盈利模式单一且同质化严重的期货业务灌入新空气,国际化的管理理念、更加全面和多样化的衍生工具知识和衍生品专业能力或将对中国现有的期货公司业务带来颠覆性冲击,资本和金融账户可自由兑换将是中资和外资期货公司共同面对的新世纪起点。”
“另一方面,中资和外资期货公司处于21世纪20年代同一起跑线上,前者目前已形成多业务格局并行的结构,后者的涌入或将加速行业内‘错位竞争’格局,一是形成综合化经营、具有集团化优势的期货公司;二是在更加细分的市场形成差异化和专业化特色的期货公司,在资产管理、财富管理、衍生品创新、风险管理等特定业务区域或细分业务领域建立竞争力和市场优势。”
下一阶段可能谈什么?
一方面,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签署有利于中美两国乃至全球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第一阶段”敲定意味着下一阶段的磋商即将开启。那么下一步,双方会把重点放在哪些议题上呢?
“第二阶段谈判可能会聚焦在要求美国加快降低已对中国加征的关税。”连平说道:“第一阶段中,可以看到美国在关税方面的立场没有做太大的改变,只是原计划要加征的新的关税目前暂不加征,之前对2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25%关税、对中国1200亿美元商品15%关税减半的计划不变,而中国的立场非常明确,加征的关税都应该退回原处。所以未来在关税方面的讨论会更加深入,我认为这也可能是第二阶段经贸谈判的焦点。”
杨宇霆强调,第二阶段经贸谈判一方面取决于中国对第一阶段协议的落实,也就是中国对美国农产品的进口是否如约增加,“另一方面就是美国最关心的知识产权、技术转让问题,个人认为这些问题在第二阶段谈判中会进一步讨论,因为第一阶段的协议没有提到华为、国家安全、电信服务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必然要解决。”
邵宇认为,第二阶段的谈判可能会围绕国资、国企、产业政策等涉及到中国更为根本的经济、体制方向展开。“当然,也可能包括互联网领域,”他补充道。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领遇/财视中国立场,我们的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若文章内容涉及投资建议,切勿直接作为投资依据。市场瞬息万变,投资请三思而后行。
*如需转载请标明转载自财视中国
责任编辑: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