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视中国与广东省养老服务业协会联合主办的养老金融分论坛,于近日在深圳隆重召开,此次论坛主题为“让养老知金融,让金融知养老”。本次论坛作为财视中国第十七届HED峰会的分论坛之一,汇聚了来自高校、协会、银行、保险、大型养老机构等领域的专家,旨在共同研讨养老产业的创新与发展,寻找可持续的发展路径,推动跨领域合作,为养老产业升级发展注入新动力,从而使养老金融产品设计与银发经济市场需求更匹配,助力中国养老服务体系行稳致远。
开幕致辞
论坛伊始,广东省养老服务业协会杨波会长发表了开幕致辞。杨会长强调,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养老金融产品需紧密匹配银发市场需求,注重多元化设计,以满足长者财富保值增值的期望。普惠性、稳健性和长期性是养老金融产品的基本要求,金融机构应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降低费用,提供投资者教育,以更好地服务养老金融需求。同时,杨会长期望本次论坛能够促进跨领域合作,分享最佳实践,探讨政策建议,共同构建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
全面解读养老金融,探索银发经济新浪潮
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阎志鹏教授以“全面解读养老金融,探索银发经济新浪潮”发表主题演讲。阎教授从微观角度全面探究银发经济问题,指出老龄化有多重维度,包括个人老龄化、家庭老龄化和社会老龄化。目前应对社会老龄化,国家可能采取的措施包括延迟退休、调整支付水平和扩大年金制度。虽然家庭养老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养老的主要方式,但是隐性的金融契约执行存在实际困难。
阎教授指出,如果金融产品能逐步取代家庭的经济和金融功能,使家庭核心重新定位在情感上,这将是社会的进步。同时金融机构应创新养老金融产品,以满足多元化的养老需求。在应对个人老龄化的挑战中,阎教授通过案例分析了个人、企业和金融机构在养老金融中的不同角色和责任,强调了每个人都是自己养老的第一责任人,需要提前做好规划和准备。
阎教授讲解养老金融作为应对老龄化挑战的重要手段,涵盖养老金制度的设立、创新,养老金的储备和管理,以及商业养老的积累和消费等多个方面。养老产业正在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银发经济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然而,行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和个人共同努力,共同应对老龄化的挑战。
银行业构建养老金融生态圈,做深做细养老金融
随后的圆桌论坛中,财视中国养老金融部项目负责人秦鹏莉作为主持人,与渤海银行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部副总经理马天宇,就银行业在养老金融产业的探索展开对话。财视中国在银行业养老金融的调研中发现,各银行养老金融业务的归属部门存在差异。有的银行将其归为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部,有的银行将其划至乡村振兴部,更多银行选择将其置于零售金融部,这反映了各银行根据自身特色和优势的不同策略。为此,财视中国发起此次养老金融论坛,意在促进业内同行的经验分享与深入交流。
马天宇表示,渤海银行作为全国12家股份制银行中最年轻的一家,是首批获得个人养老金业务资格的商业银行之一。渤海银行始终保持对于民生服务与社会责任的敏感性与前瞻性,将养老金融放在全行发展的突出位置,积极构建“五个一”(“一张卡片,一套产品,一套服务,一支队伍,一生相伴”)的渤泰养老综合服务体系,以养老主题借记卡“渤泰卡”为基础,形成以养老储蓄、养老理财、养老基金、养老保险、养老信托为代表的渤泰系列养老产品;丰富以“渤泰俱乐部”为载体的非金融服务;率先培养了一批专业养老规划师队伍,为养老客群提供专业化、陪伴式的养老金融服务。
对于跨界合作与未来展望,马天宇提出,渤海银行一直关注生态的打造,致力于联合政府、行业、产业、媒体和养老机构等,共同搭建生态平台。渤海银行已采取一系列行动,包括联合学术机构进行公益直播,与地方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探索社区商圈的生态模式,推进养老产业合作、强化网点养老微生态打造等。这些努力旨在传递正确的养老金融观念,为老年客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搭建银行、客户与养老企业三方共赢的局面。
全球大型养老机构的实践与案例展示
水印中国总裁兼CEO汪勇从全球养老机构的实践中发现,中国养老领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他介绍美国租赁型活力社区和医养社区机构的投资与运营情况,以及Welltower等投资机构在养老领域的成功经验。汪勇指出,通过专业选址与运营,医养社区或重资产投资回报可期,尤其在经济不景气时表现更为稳健。
目前,中国的金融机构和央国企在养老领域的专业化程度尚待提升。汪勇分享的两家运营公司案例,其中一家公司持有并管理大量养老机构资产,其资产组合中,自持与租赁并重,单体项目规模总体不大。在中国,市中心养老机构规模越大越好,但也需精准把握平均规模。另一家公司BOORKDALE的租赁模式在资本市场上表现不佳,公司在力争持有更多重资产提升整体市值。
汪勇认为REITs重资产证券化会是未来养老金融的主要趋势。希望通过联动金融、投资、运营和养老领域,吸引耐心资本进入养老市场,共同推动中国养老事业的蓬勃发展,实现全行业的共创共赢。
回望16年变迁,养老与金融结合的实践和现状
广东省养老服务业协会副会长杨汪宝以其丰富的养老行业经验,探讨了养老与金融的结合。他首先展开讨论了反向按揭(以房养老)和长护险等养老金融产品,讲述这些产品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挑战。杨汪宝强调,从养老角度看金融,需要关注产品的实际效用和对老年人的真正福祉。
杨汪宝通过分析日本和韩国养老金融方面的做法和经验,指出中国不宜照搬日本“介护险”模式,可借鉴韩国自筹资金的做法。同时,他也提到中国保险公司在养老产业中的积极参与和取得的成果,以及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在养老产业中的应用情况。
此外,杨汪宝列举多种合作模式的案例,如中信银行、友邦、人寿等公司的合作,以及平安独特的居家养老模式等。尽管养老金融业存在各种尝试,但大部分模式规模较小且分散,养老产业在融资和合作方面仍需不断探索和创新。
险资发力养老金融,保险+康养的养老服务发展趋势
由深圳市金融商会养老金融专委会执行会长朱涛担任主持开启会话,四位来自保险业及相关行业不同领域的嘉宾围绕保险+康养的养老服务模式进行深入探讨。
深圳市金融稳定发展研究院创新研究部负责人孙俊奇认为,商业保险进入养老金融体系与生态,具有天然契合度,在养老事业产业中占据重要位置。深圳官方对此持积极推进态度,支持多种资产模式。重资产模式如泰康得到支持,轻资产模式如中国人寿在广东的实践也被看好,无资产模式则具有品牌建立快、覆盖速度优势,但控制力相对较弱,盈利点仍在探索。整体而言,深圳在保险方面进入养老保险的政策环境积极,但仍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太平健康养老(广州)总经理刘行阐述了保险涉足养老行业的复杂现状。尽管部分保险企业已率先布局,但受限于保险资金的严格监管及不动产市场的下行趋势,项目收益面临严峻考验。主业部门与投资端对项目盈利性的不同诉求,导致盈利难度较大,盈利周期较长。轻资产、租赁模式虽有所尝试,却难掩其短期性弊端;重资产模式则需在市场逆境中艰难支撑。刘行亲历项目规划与投资实践,面对市场困境已调整策略,以期在养老金融领域内寻求破局之道。
中宏保险首席产品官李雪鹤道出保险需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尤其是在康养领域。面对低利率挑战,保险业长久负债压力大。中宏保险目前选择聚焦居家养老和特殊场景,利用长期护理保险经验,与护理机构合作,投资与产品相关的特殊场景。中宏将链接优质养老机构,支持其运营,并投资专业护理团队,建立特色康养社区。她呼吁保险公司应谨慎长期投入耐心资本,期待特殊场景下的创新解决方案。
越秀银幸创始人何洪涛认为养老体系需专业分工与开放合作。保险公司与运营机构应各自发挥所长,保险公司提供资金,运营机构提供专业服务,共同构建养老生态。社会分工、契约精神是市场经济基石,保险公司应开放态度,避免自建闭环。同时,他看好养老金融大市场,鼓励保险公司创新,满足养老需求。他建议,保险公司应投入中心城市型、刚需型、品牌运营、市场化付费为主导的养老机构,不依赖政府,实现可持续发展。
金融赋能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共赢“数智养老+金融”新生态
最后,瑞芝康健医养集团董事长王红兵发表题为“金融赋能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共赢‘数智养老+金融’新生态”的主题演讲,结合自身的金融背景及转型从事养老行业的历程,详细讲述养老行业的资金需求和长期价值主义。他明确表示,养老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需要长期资金和自有资金,同时需要情怀和对行业的热爱。
养老行业虽具有挑战性,但前景广阔,关键在于如何运作。目前瑞芝康健医养集团在养老行业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包括获得盈利的养老院、突破1亿的养老居家业务以及和多家金融机构的合作。
现在的中国养老行业正在逐步成熟,但民营企业多已转为配角,保险公司和国有企业逐渐成为主角。未来养老行业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生态系统,与金融行业实现深度融合,为各自的客户赋能,共同创造更大的价值。行业前景机遇无限,但仍需要深耕细作,做出效益和规模。
携手共进,共筑养老金融新生态
此次养老金融论坛的成功召开,搭建了一个学术界、金融界与养老产业交流互动的宝贵平台,同时也深化了业界同仁们对养老金融在应对老龄化挑战中关键角色的认识,并增强了推动其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展望未来,财视中国将继续发挥平台优势,携手各方加强合作,增进跨领域协同,共同推动养老金融的创新与发展。在企业、金融机构等多方共同努力下,有望建立起更为完善、高效的养老金融体系,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卓越、贴心的服务,携手迎接银发经济的新篇章。
声明:本文来自于由财视中国主办的“第十七届HED峰会养老金融分论坛”上的嘉宾发言,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财视中国立场,我们的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若文章内容涉及投资建议,切勿直接作为投资依据。市场瞬息万变,投资请三思而后行。
责任编辑:Racha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