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证大公司法人戴志康向警方投案自首”的消息刷爆了金融圈,其后,上海证大、喜马拉雅、证大资管先后发声,表示与戴志康、上海警方发布的4家涉案公司及关联方无任何股权关联或经营合作。曾经的“私募教父”、“资本大鳄”,眼下却被人避之唯恐不及,本人更被立案,如此结局不免令人唏嘘。
据悉,戴志康自首时称“在公司经营过程中存在设立资金池、挪用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且已无法兑付”;警方通报的第一条就是“证大公司在未取得国家相关金融资质许可的情况下,通过旗下‘捞财宝’、‘证大财富’线下理财门店向不特定社会公众非法吸收存款”。简言之,戴志康最终倒在了“P2P”上。
“戴志康自首”可说是不小的“雷”,但若放在整个金融圈来看,这个“雷”其实算不上稀奇:近几年来,倒在“P2P”上的机构已有上千家,其中不乏知名公司或平台。不止P2P,大家过去认为不会爆雷的私募、信托也开始频频出现问题。
“爆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金融业的“去杠杆”。金融本身是借新还旧的游戏,在这一过程中,金融机构为了套利、盈利,必然会进行借短投长、期限错配、建资金池、加杠杆等操作,这些操作让金融机构实现目标盈利水平的同时,也积累了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
2015、16年,有关部门开始实行“去杠杆”,起初是在金融领域,到2017年底扩展到实体企业。“去杠杆”政策下,银行表外资金加速回表,平台公司举债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M2增速、社会融资规模下滑,整个金融体系流动性趋紧,信贷紧缩成为常态,部分资产的价格缩水,这些都会给资金端带来冲击。
具体来看:P2P方面,企业降杠杆导致中小企业发生债务违约。中小企业融资难,很多只能选择网贷平台,网贷平台再把它们的资产包装成理财产品卖给理财客户。一旦流动性紧缩,中小企业无法续借,不能归还网贷平台的负债,如果网贷平台的理财客户这时要赎回资金,平台就会爆雷。此外,金融去杠杆、M2增速放缓后,P2P行业的贷款余额、新增投资人增速开始下滑,也增加了平台爆雷的风险。所以去杠杆后,P2P平台最先出现问题。
私募上,一些私募股权基金常采用的手法是“明股实债”,即表面是股权投资,实际通过交易结构的设计依靠债券回款,隐含刚兑的保本约定。随着“去杠杆”的深入、包括打破刚兑,这类私募在新产品发行门槛提升、缺乏新资金延续的情况下,先后出现兑付危机。
至于信托,一来以往信托中也存在刚兑,二来在“去杠杆”的大环境下,信托的通道业务被压缩,因此陆续有信托产品“爆雷”。
另一方面,“去杠杆”的同时,“严监管”伴随而来。在监管收紧的形势下,金融机构多层嵌套、建资金池、自融、挪用资金、非法集资等触碰边界或违法违规行为浮出水面,以往积累的各种金融风险、包括风控不到位的后果也逐步显现,继而爆出资金链断裂、产品逾期兑付、违约、实控人卷款跑路等各种“雷”——
P2P:根据网贷之家《P2P网贷行业2019年8月月报》显示,截至2019年8月底,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继续呈下行趋势,已降至708家,环比减少23家,而高峰时,P2P平台总数在6000家左右;
私募:近几年基金业协会已累计公布了28批失联私募名单,总数为777家,而仅在今年上半年,就公布了4批名单,合计失联数达268家,同比增加64.42%;
信托: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信托行业风险项目1006个,规模2830.59亿元,信托资产风险率1.26%,较2018年四季度末上升0.28个百分点;今年以来,中江信托、中泰信托、安信信托、吉林信托等公司旗下的多只产品涉及违约。另外,信托公司也会因业务违规等行为收到银保监会的罚单,据统计,2018年共有21家公司收到24张罚单,合计罚款1450万元,今年上半年8家公司收到14张罚单,合计罚款近1215万元。
此外,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自2017年起也不时爆出产品踩雷的消息,比如前不久的“诺亚财富踩雷34亿”。究其原因,在于我国的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发展尚不成熟,行业偏于私募性质,监管也不够全面,很多信息不会向非客户群体透露,导致投资者对公司经营和产品风险难以把握。参考上文,就不难理解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踩雷”了。
需要指出的是,当下就连交易所也开始“排雷”:今年1月29日,相关部门发布《关于三年攻坚期间地方交易场所清理整顿有关问题通知》;7月18日,有关部门在北京召开了有关交易所清理整顿第四次会议,相关领导强调要清理地方各类交易所。
清理交易所是为了化解各类问题和风险。据了解,截止目前,全国金交所的债权类业务存量高达8517亿元,涉及约120万个人投资者,根据要求,要在2019年底前化解1/3存量风险,2020年底前化解完毕;大宗商品交易所方面,有问题的交易所数量占全国总量的一半,其中停业的“僵尸”交易所超过230家,而在2020年6月底前,要求“僵尸”交易所全部撤销或转型,同类交易场所整合并完成工商注册手续。
有业内人士指出,近两年信托、私募等由于发行固收产品的通道基本被堵住,很多公司转而去金交所发行固收产品融资,一些大型三方财管机构也在地方金交所大规模发行产品。换言之,清理交易所影响的不单是交易所本身,还会波及信托、私募和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
与此同时,去杠杆、严监管的态势仍在持续:P2P方面,刚开始整治时就有业内人指出,我国九成P2P平台会倒闭,潮水退去后能活下来的平台也许不会超过200家;私募方面,2018年就有人表示,2019-2020年爆雷重灾区会转移至私募基金领域,而眼下2019年只过去2/3;信托方面,从今年的情况看,信托产品违约已渐趋正常化。
也就是说,尽管目前的“雷”已经让人瞠目,这场“扫雷大战”仍将继续下去!
有点凄惨……o(╥﹏╥)o
让人忍不住要问:在这几个领域,还能安心投资吗?
经过整理,小编发现还是有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上文提到的爆雷私募更多是私募股权/债权基金):
今年第二季度发布的《中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策略指数的构建与业绩特征》显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长期积累收益更优,整体年化复合收益率优于沪深300 指数和中证500 指数,且波动率和最大回撤显著小于后二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在长期带来较高回报的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市场风险、降低收益波动;
根据中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行业研究半年报,今年上半年股票类策略指数收益率达到15.45%,其他策略表现均超过7%;正负收益比例方面,上半年八大策略私募基金表现耀眼,其中组合基金获得正收益的产品比例高达94.65%,固定收益策略、股票策略的正收益比例也分别达到91.39%和89.52%。
(图片来自网络)
所以,虽然到2020年底金融行业将爆雷不断,投资者也不必急着悲观:市场上依然有大量可投资的产品,只要选对了,还是能继续数钱的~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领遇/财视中国立场,我们的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若文章内容涉及投资建议,切勿直接作为投资依据。市场瞬息万变,投资请三思而后行。
责任编辑:小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