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市场化——金融市场精进不休的助推器

    2021-05-31 15:02:56    来源:财视中国
    关键字:人民币汇率


    央行副行长刘国强此前在回答问题时表示,人民币汇率双向变动,基本稳定在合理权衡水平。并且人民币双向波动将成为常态,中国人民银行将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照一篮子货币进行调整的外汇制度。

     

    数据显示,人民币汇率近一个月以来呈上升趋势。继5月25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盘中一度升穿6.4后,5月26日更是达到6.3822,人民币汇率创三年来新高。据国外媒体报道,人民币在过去一个月的反弹,引发了央行官员针对人民币是否应该进一步升值,以帮助对抗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和输入型通胀的讨论。

     

    有国外媒体预测,中国官员和媒体没有对人民币走势作出过多的反对,或许是为未来更大范围内的进一步升值铺平道路。人民币长期升值下喜忧参半,既要抓住当前的机遇,也要做好应对人民币下行波动时面临的挑战,提前做好风险管理。




    出口企业利润承压



    若人民币中长期相对于美元升值,将使得人民币相对购买能力提升,理论上来讲会有利于我国进口而对出口形成制约。但是从目前的全球贸易环境来看,疫情仍未结束,东南亚和部分新兴市场制造业或有好转,而对比疫情前仍差距巨大,因而即便人民币升值,我国出口市场受到的影响也有限。但在这样的形势下,出口企业势必承担更大的压力。

     

    南华期货研究所所长朱斌分析称:“涉外企业对于人民币波动较为敏感,近期人民币重启升值使得外贸企业面临新一轮人民币汇率升值风险。尤其是一些中小型的出口企业,如果没有进行外汇套期保值或者在出口订单中没有加入其他的汇率避险条款,他们将面临原材料暴涨以及汇率升值的双重压力,势必对出口利润形成较大的侵蚀。相对而言,进口企业通常会吃到人民币升值红利,但也不绝对,还要看企业具体的规模和外贸话语权。另外汇率避险意识较强、外汇风险管理能力较强的大型出口企业也能在上半年强势的外需中凭借较大的订单量和成熟的外汇风险管理能力获得一定的经营红利。”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也对出口企业承载的压力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出口压力肯定比较大,进口企业会稍微放缓一些。当然,在升值过程中,如果你的商品不可替代,或者对中国而言,供应链比较完整或者独一无二,商品的价格自然也可以再上涨。但如果只是标准参股或者没有特色,那就会受到侵蚀。”

     

    澳新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杨宇霆虽然也认为人民币汇率升值会对出口造成一定影响,但他表示,影响的力度不会很大。“根据出口结构,虽然中小企业也需要出口,但实际上中国大部分出口都集中在一些比较大的电子企业。出口不是拼汇率,不是拼价格,而是拼产业链,拼效率。在现在的国际形式里要拼就拼自己的品质,所以这个汇率对中国出口未来的前景不会很大。”



    适者生存,

    把握战略窗口期



    人民币汇率升值在为出口行业带来压力的同时,借助疫情这一特殊时期,也为中国一些企业的发展和转型提供了机遇。除此之外,经营者的管理能力也应在打破难关的历练中得以提升。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对中国企业提升国际局势下的应变能力寄予厚望。


    “按照经典的经济学理论,人民币汇率升值,中国出口商品涨价,竞争力下降,外贸企业的营收和利润承压,会导致中国贸易顺差减少,进而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最典型的案例是日本1985年签订的《广场协议》,要求日元升值,最后导致日本付出了惨痛的经济代价。但新冠疫情以来,美联储放水,人民币汇率升值,与以往情况又存在不同。主要是新冠疫情导致全球产能不能顺利修复,而只有率先控制住疫情的中国有充足产能供应全球需求。这导致即便人民币汇率升值,中国的出口依然非常强劲。而且这种趋势在全球疫情彻底得到控制、全球产能恢复正常之前,都将持续。对于中国而言,需要利用这难得的战略窗口期,发展中高端制造业、促进企业转型、抢占市场份额、提高生产效率,并且大力推动内循环和双循环,以便提高中国在面对美国及其盟友发难时的应变能力。”




    建行金融市场部资深副经理陆怡烽重新划分了企业的类型。“一是资源劳动力密集行业企业。在上游,有话语权,受外部影响小,成本可转嫁,可能在变化中还能受益。在下游,产品热销,可将成本转嫁消费者;不热销,就会大幅受挤压甚至亏损。对中游企业而言,风险管理套保做得好,可以生存甚至发展,兼并其他中游企业;做得不好,会导致大幅亏损甚至破产。所以,外部冲击对传统行业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提升有益,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有益,但过程比较残酷。”

     

    “二是新兴科枝创新和轻资产企业,资产规模不大,产品附加值高,外部变化影响小,这也是政策鼓励发展方向。像华为中兴等企业的业务更倾向于国内,这类企业只要保持能力,依托国内大市场,会越做越好。更多国内企业也会聚集在它们周围,形成更强大产业配套,不惧金融周期变化。这是对国内产业企业受汇率影响的基本结论之二,淘汰落后传统企业,促使新经济结构加速形成。对单个企业而言,不适应就被淘汰。”

     

    李湛也从产业链的角度提出了建议。“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于依赖进口原材料的上游企业会受益。考虑到终端消费需求不振,中下游企业利润受到挤压,加上人民币升值,进口商品的竞争力变强,进一步挤压中下游企业利润,中下游企业受到的压力较大。同时,中下游企业涉及到的就业人口众多,中下游企业利润承压可能会降薪裁员,这对宏观经济形成挑战,政府需密切跟踪中下游企业利润承压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人民币升值,

    缓解输入型通胀压力



    5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要求跟踪分析国内外形势和市场变化,做好市场调节,应对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及其连带影响。有消息指出,本次大宗商品物价上冲,预计5年内通胀压力都不会得到有效缓解。近期人民币汇率升值,虽然会缓解一部分影响,但企业压力依然存在。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指出:“如果是输入型通胀,肯定对价格有压制。中国进口大量原材料,所以这个对中国PPI的输入起到了一定的延缓作用。”




    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谈到:“人民币升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输入型通胀对国内工业品价格的影响,主要是购买国际大宗商品会相对便宜。但这轮物价上涨主要是输入型通胀,人民币汇率即便升值,也不可能比美元更值钱。所以,输入型通胀压力还是会存在,人民币升值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输入型通胀压力。”

     

    南华期货研究所所长朱斌在分析企业压力的同时,还提出了应对方法。“对于出口企业,人民币升值以及通货膨胀将是其面临的双重压力,不仅无法相互抵消,还将对出口企业利润造成联合侵蚀。对于进口企业,虽然人民币升值会带来一定红利,但通货膨胀带来的成本压力也是不可小觑,甚至通货膨胀的压力会在一定程度上挤压其人民币升值红利。对于外贸企业,在人民币升值之际,想要抵消通货膨胀的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应对:一是加强外汇风险管理,例如对原材料进价在合同中锁定人民币价格、运用期货期权等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来管理企业外汇风险敞口、树立风险中性避险理念等;第二就是立足主业,力图内外突破,例如寻找质优价廉的替代品、打造自身品牌效应、增强行业话语权以转嫁自身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等等”。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

    促进金融市场不断完善



    随着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目前来看央行已逐步在退出对人民币汇率的常态化干预,这也就意味着央行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容忍度有所提升,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主要取决于市场供求。人民币汇率更加市场化,也将促进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完善,使我国经济与世界接轨,能更好的参与世界经济调整。


    人民币汇率对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我们知道,一国的经济越开放,金融市场国际化的程度也就越高,那么这个国家的金融市场所受到汇率带来的影响也就越大。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对于促进我国经济、金融市场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也是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的表现。相对灵活的汇率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金融风险,提升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当然,人民币汇率更加市场化,也会给我国金融市场带来一定的挑战。比如,增加了外汇资产管理和控制的难度、增大了外向型企业的经营风险、增加了国际短期资本风险,容易引发国际短期资本肆意外流等等,”朱斌分享道。

     

    李湛则表示:“其实在人民币汇率在2019年8月“破7”以后,央行很少直接干预人民币汇率走势。目前人民币汇率主要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在人民币汇率出现超调时,监管可能会出面稳定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双向波动。所以,当前央行的表态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有限,但人民币汇率升值,人民币资产更具有投资价值,有利于国内的资本市场估值。”





    积极创建避险工具



    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它的对立面便是美元贬值。据统计,跨境贸易以美元结算的比率超过70%。这就意味着,若人民币下行波动,会导致外贸企业折合人民币收入缩水。所以,规避汇率波动造成的风险,成为企业,特别是外贸企业必须面临的课题。对此,澳新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杨宇霆并不十分担心。他表示:“人民币升、贬值从2015年开始已经存在了数年。从贬值到升值,再到现在的双向波动,很多企业应该对汇率风险建立了一条管理政策。当然,风险管理,如果通过远期来管理的话,要看企业愿不愿意承担一部分成本,来管理中间那个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南华期货研究所所长朱斌则认为:“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整体呈现大开大合双向震荡‘新常态’,在双向波动加剧的背景下,大多数我国企业面对汇率变动的应对经验相对较少,并且由于我国尚未形成面向广大企业和个人的集中外汇市场,因而境内避险工具均由银行提供。与境外丰富的外汇避险工具相比,目前适用于企业的境内外汇产品主要为外汇即期、外汇远期、外汇掉期和外汇期权,可以对冲汇率风险的手段和产品较为单一,无疑使企业面对的外汇风险进一步扩大。因此,人民币无论是升值还是贬值,外汇衍生品在国内的发展都是大势所趋。外汇衍生品的发展,既可以使企业在管理风险时多一种可选择的避险工具,也可以使企业在使用避险工具时的成本更加透明合理,从而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

     

    前文中提到,建行金融市场部资深副经理陆怡烽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进行划分。在他的理念下,第三类企业恰恰针对金融行业。他认为,风险的管理能力与产品的开发同样重要。“服务实体经济,需要提供更多风险中性的衍生品风险管理简单产品。但产品是一块,应用依靠的人和机制更重要。金融机构在推广产品时,还要培训企业人员,这终将成为未来的主要在职培训市场,即金融风险服务咨询市场。另外,金融机构会对大企业开展定制风险管理方案服务,升级全面风险经营管理能力。”





    保持汇率弹性,

    抵御游资外流



    人民币升值会吸引大量外资进入我国资本市场,其中往往最活跃的是游资。但在吸引外资的同时,也要做好防御措施,以免汇率下行波动造成大量资本外流。邵宇指出:“人民币升值,这个时候肯定大量热钱涌入中国。我们要注意防范的是,当美元调整方向,特别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调整的时候,可能会引发资本的外流。所以,我觉得保持汇率的弹性,然后对资本账户进行一定的意向操作,这应该是需要考虑的一个管理方面。对于企业而言,他肯定要使用衍生产品进行套保,这样的话对他的整个交易的成本控制,应该有帮助。”

     

    朱斌解释道:“人民币升值将不可避免的带动游资流入,主要影响的就是我国的金融市场稳定性,进而影响我国经济健康发展。想要防止游资冲击,归根结底需要央行控制资本流动,严格管制境外游资,尤其是大额游资在境内外金融市场上频繁进出。同时,健全我国汇率形成机制,保持汇率在合理区间双向波动,维持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维稳金融、资本市场价格(例如,运用期货等衍生品对冲市场单边力量,防止羊群效应带来的暴涨暴跌),将减少游资的进出,使得这部分资金能够长期留在中国市场,缓解对于我国经济的冲击。”

     

    杨宇霆对此持乐观态度。他分析称:“在金融开放的背景下,中国的债市吸引了很多外资。国际投资者,机构投资,他们愿意把中国的债券放在他们全球资金运用上的一部分。也有中资海外通过债券,或者通过不同的渠道投资在国内,这个也是间接对人民币汇率带来支持。但是这些资金占国内总体金融份额不高,所以理论上不会造成太大震动。”


    责任编辑:Lyanna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