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频“受伤”的中概股不必哭泣:遭遇做空不一定是坏事

    2020-04-09 09:48:39    来源:财视中国
    关键字:中概股


    美国时间周二,美股市场中概股又曝出两颗“大雷”:一是好未来自曝“家丑”,称在例行的内部审计过程中发现了某些“员工不当行为”,二是爱奇艺遭到市场研究机构Wolfpack Research看空。


    上述事件无疑可以看做“瑞幸造假门”对中概股打击的后续冲击波,“雷点”也与瑞幸相似:财务数据造假。而“瑞幸造假门”爆出后就有不少业内人担忧会引发更多中概股遭到做空,所以,这些“雷”也不算特别出乎意料。

    目前来看,好未来与爱奇艺情况不同:好未来在公告中指出,怀疑问题员工与外部供应商合谋,伪造合同等文件,夸大“Light Class”的销售数据;爱奇艺则第一时间发布声明,坚决否认所有指控,CEO龚宇更在朋友圈发文“邪不压正,看最后谁赢”。

    是否会出现第二家“瑞幸”还是未知数。但是,除了瑞幸、好未来、爱奇艺,近期还有万国数据、58同城、跟谁学等公司遭到做空,过去就更多了。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中概股一直遭遇做空呢?

    中概股:热捧、诚信危机&回归

    “中国概念股”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那时香港证券市场开始产生与中国境内投资相关的股份概念。现在的“中概股”意义更加广泛,指在国外上市的中国注册的公司,或在国外注册但业务和关系在大陆的公司的股票。

    2000年是中概股美国上市的元年,随着新浪、网易、搜狐在美国市场上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放眼美国市场,中概股也在美股市场创造了一系列辉煌成绩,受到热烈追捧。然而,2010年起中概股在美国市场频频成为做空对象(主要针对点同样是“财务打假”),一些公司最终黯然离场。其中最有名的是浑水机构,成立至今共做空18家中概股(截至“瑞幸”),已有六家退市,被称为“中概股杀手”。

    2011年,部分公司的财务造假让美股的中国公司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当年6月,美国盈透证券宣布禁止客户以保证金的方式买进部分中国公司股票,被列入黑名单的中国公司达到132家,其中不乏知名企业。那年不少中企也取消了赴美IPO计划,赴美上市的仅14家,退市的却多达41家。直到2013年,中概股才逐渐回暖。

    近年来,陆续有中概股进行私有化而回归A股,如分众传媒A股借壳上市,奇虎360等也在摩拳擦掌;阿里去年在港二次上市,但旗下的多家独角兽均符合科创型企业的要求,未来有可能在科创板分拆上市。

    好未来缘何选择自曝?

    某种程度上,好未来和瑞幸还是颇为相似的。

    例如,二者都可以追溯到做空报告:今年初,浑水发布了一份针对瑞幸长达89页的做空报告,2018年6月,浑水机构发布了针对好未来的71页做空报告,质疑其财报造假(当时好未来否认,目前尚不清楚好未来的内部审计与做空报告是否有关联)。

    好未来的选择也与瑞幸相似:上周瑞幸发布公告,称自查后发现存在虚假交易22亿元,好未来同样是自曝。

    有业内人士表示,虽然美股市场各板块财报的披露日期限制各不相同,但大部分企业年报是在3、4月披露,好未来此番自曝与瑞幸相似,均是在年报披露前夕,而由于瑞幸事件,审计过程可能因此变得更严格,同时瑞幸事件也很可能造成美国的看空研究机构、律所对中概股进行更大范围的调查,因此存在问题的公司会选择提前自曝内部问题,尽可能降低负面影响程度。

    类似地,有人认为瑞幸自曝背后是其审计机构安永推动公司做出内部调查,好未来自曝可能是会计师发现公司年报中存在相关违法线索而无法发表审计意见,因此公司不得不自曝员工的不当行为。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中概股?

    近期,中概股频频遭遇狙击,除了浑水,还有Wolfpack Research、Grizzly Research(今年2月发布针对跟谁学的做空报告)。需要指出的是,做空机构并不总是成功,如浑水曾做空新东方,审计结果显示新东方的报表一切正常,最终只是股价短暂波动;同时,美国的这些做空机构也不单单是针对中概股做空,如特斯拉也曾遭遇做空。

    在中信证券首席海外策略师杨灵修看来,市场上容易被做空的主要是一些尚未盈利的公司:“美国允许非盈利公司上市,但因为公司没有真正盈利,所以在一些会计处理上与海外投资者的理解存在出入,这样的公司比较容易引起做空。”

    他进一步向财视中国记者指出,好未来、爱奇艺与瑞幸是有本质差别的,“但因为瑞幸事件,它们股价受到的影响被显著放大了。此外,中概股遭到做空会加速中概股回归港股及A股市场的趋势。”

    也有业内人士表达了类似观点,认为这一事件会加速中概股到香港市场做二次发行。他还告诉财视中国,美国市场是一个相对比较公开透明的市场,也有完善的做空机制和惩罚机制,在国外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相对而言更健康:“本质上可能是由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营环境与美国不同。最近十年国内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质量是显著提高的,但细看会发现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不一定是造假,确切来说是‘灰色地带’,但美国不允许上市公司报表存在灰色地带,要求使用对投资者而言浅显易懂的词句。”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中概股公司审视自己的做法:“这不是坏事,会促使在海外上市的企业财务质量越来越高,被做空的概率也会降低。同时,对于未来A股的上市公司也有好的影响,敦促它们用更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回到好未来和爱奇艺,前者自曝存在造假,后者的清白等待时间检验;瑞幸事件是否会引发中概股猎杀潮也难以断言。业内人表示,研究机构做空的动力来自从个股下跌中获利,但前提是市场认可做空报告中的指控内容,这需要详实证据;同时,职业做空机构通常不会针对某一类股票或行业反复操作,因此做空行为对中概股IPO的影响幅度可控。

    但瑞幸事件(包括好未来造假)的最严重影响将是对中概股的信任危机:一来造假曝光势必迎来更严苛的审计调查,不单对年报,还有中概股IPO,审核周期将延长(2010年绿诺事件出现后长了大约两个月),美国中介机构会审计得更详细,审计费用、律师费用等都将提高;二来,重建信任是个漫长艰难的过程,即便挺过审查,投资者对中概股的有色眼镜短时间内也不会摘下,这只能靠中概股自身“苦练内功”。

    当然,造假对相关企业的承销商会有一定影响,例如瑞幸上市的联席主承销商之一瑞信将不再担任互联网医疗平台微医集团港股上市的联席保荐人。不过业内人也对财视中国记者说,此事件对承销商的影响相对而言并不大:“即使高盛、大摩这样的承销商,其保荐企业也出现过风险事件,毕竟承销商只是中介机构。市场对承销商始终有需求,而资本市场其实是被一些大型承销商垄断,不可能绕开它们,所以这类事件对承销商影响有限。”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领遇/财视中国立场,我们的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若文章内容涉及投资建议,切勿直接作为投资依据。市场瞬息万变,投资请三思而后行。


    *如需转载请标明转载自财视中国


    责任编辑:琳琳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