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观点 | 金融业智能投顾创新发展模式与趋势研究

    2019-05-14 17:09:34    来源:领遇APP
    关键字:智能投顾 券商 国内 财富管理

    文 | 李湛、邓思思、刘波   
    来源 | 领遇   

    【作者简介】李湛,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中国证券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中国证监会债券部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研究顾问、腾讯金融科技智库专家,曾是深圳证券交易所博士后、多伦多大学访问学者。




     国外智能投顾创新发展状况与趋势


    1.国外智能投顾创新发展状况


    智能投顾又称机器人投顾,是基于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结合投资者的财务状况、风险偏好、理财目标,运用市场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搭建数据模型和后台智能算法,为投资者提供相关资产配置建议,根据市场动态对资产配置再平衡提供建议,使资产配置组合始终处于最优状态。智能投顾于2008年诞生美国,华尔街智能投顾热潮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加速人工智能与资管行业融合,为金融市场带来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产品服务,促进智能投顾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


    发展程度方面,根据人为介入程度的不同,可以将智能投顾分为全智能投顾与半智能投顾两种。全智能投顾即为机器人通过智能算法为投资者提供建议、配置甚至是直接执行交易,不需要或极少需要人工参与的全自动模式。


    全智能投顾效率高,时间成本低,减少人工介入时出现的感性因素导致的不合理决策。半智能投顾则由机器人提供配置建议,再进行人工审核,最后提供给投资者,由投资者选择是否执行的混合模式。半智能投顾避免因为金融科技技术不成熟而产生不合适的投资建议。


    美国智能投顾市场除了初创型智能投顾公司,目前传统金融企业也在逐渐涌入。如全球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贝莱德协议收购FutureAdvisor;美国最大的证券零售商和投资银行之一的美林证券引入智能投顾做财务顾问等等。


    据Credio统计,2015年,美国智能投顾管理的资产规模从256亿~882亿美元不等,总规模已经近1218亿美元。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 Wealthfront,Betterment,PersonalCapital等公司都已融资过亿,且均来自多家顶级风险投资管理机构,行业两大巨头Wealthfront,Betterment的估值均已达到10亿美元水平,具备成长为独角兽公司的潜质。


    除此之外,美国智能投顾市场已经培育出较多成熟的智能投顾平台。在标的资产、收费模式、服务模式等方面,具有典型特色的有先锋基金、嘉信理财、Betterment、Wealthfront以及PersonalCapital。具体而言,先锋基金(Vanguard)采用“机器+人工”兼顾的混合模式,侧重于客户风险偏好判断与大类资产配置。嘉信理财(CharlesSchwab)主要利用AI+机器学习技术帮助设置及跟踪目标、实时进行调整及资产再平衡,对分析师最先进的研究成果持续地更新算法,优化资产配置。


    Betterment采用自动化在线服务,无需填写风险偏好问卷可直接为用户输出优化的投资组合(金融界的苹果)。Wealthfront采用全自动化服务,税收优化。PersonalCapital同样采用半智能投顾模式,跨平台财务分析。


    国外银行智能投顾发展方面,加拿大的蒙特利尔银行(BOM)、英国四大银行巴克莱、苏格兰皇家银行、劳埃德银行、桑坦德银行相继宣布引入智能投顾服务。等等。


    2.国外智能投顾创新发展趋势


    智能投顾的发展空间广阔,预计规模将达2万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全球个人可投资金融资产总额将达到224万亿美元,年均增速达到5.9%,预期股票投资占比将提高到45%。智能投顾潜在存量市场和增量市场显著。美国最新研究显示,到2020年,智能投顾的资产管理规模将达到2万亿美元,约占美国所有资产管理规模的5.5%。


    短期内,半智能投顾模式大概率是金融业智能投顾发展的主流。智能投顾的业务思路有所分化,部分公司坚持做全自动化的产品,部分公司侧重客户分层,通过实行差别定价,提供不同频次的理财师人工服务。我们认为,全自动化是智能投顾发展方向,短期内传统资产管理公司大概率采用智能投顾和理财师人工服务结合的半智能投顾模式,尤其是对于超高净值和高净值客户,智能投顾是一种服务补充,而不是完全替代理财师和投资经理。对资产管理公司而言,人工和机器的混合模式的差异化服务能高效的满足高净值客户差异化需求。


    低门槛、低费率与多元化增值服务是智能投顾发展的主要盈利模式。综览国外智能投顾的盈利模式,我们发现,低费率是吸引年轻客户和初级投资者的有效手段,在有了客户基础之后,必须提供增值服务来盈利。据不完全统计,高盛财富管理的投资门槛高达5000万美元,一般资产管理机构的门槛也都在100万美元以上,客户对象较为局限。相比之下,智能投顾投资门槛大幅降低,部分产品完全取消最低金额的要求。


    Wealthfront和Betterment对用户收取的平台费用低至0.25%。嘉信理财则利用平台优势实现零平台费用的运营模式,进一步压低用户的成本费用。在低价策略、规模效应的驱动下,Wealthfront、Betterment与嘉信理财等智能投顾产品公司保证了自己的商业可持续性。以嘉信理财的智能投顾产品为例,2015年3月上线至今已有超过53亿美元的资产管理规模,虽然零费率但衍生的附加值却相当可观。


    多元化增值服务,激发与满足长尾客户的需求。在美国,仅约20%的大众富裕人群拥有财富顾问,财富管理一直属于高净值客户(门槛达100万美元)才能享有服务。


    非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管理需求长期未能得到满足。人工智能和金融相结合而产生的智能投顾将有效满足长尾客户的财富管理需求。据咨询公司CorporateInsight的统计,智能投顾公司管理的资产已超过210亿美元。咨询公司A.T.Kearney的预测,美国智能投顾行业的资产管理规模将增长至2020年的2.2万亿美元。


    考虑到GenerationX(1961-1981年出生)步入财富高峰期,GenerationY(1982-2002年出生)在五年之内流动资产将大幅增长,预期智能投顾高增长态势将在较长时期内都得以维持。


    自研与收购是传统金融机构拥抱智能投顾的主要模式。传统金融机构的优势在于首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存量客户,获客成本低,能在短期内实现管理资产规模的迅速扩张。诸如Wealthfront、Betterment、PersonalCapital等传统金融机构发展智能投顾的模式主要有:


    (1)依托自身平台独立推出智能投顾业务,如嘉信理财的嘉信智能投资组合、德银的智能投顾平台AnlageFinder;


    (2)或是通过收购、投资来进行智能投顾创新布局,如贝莱德收购FutureAdvisor、Fidelity牵手Betterment、摩根和高盛投资Motif。


    资产配置方面,国外智能投顾主要是针对ETF提供配置服务,据统计,美国ETF产品已经达到1594只,管理资产规模达到2万亿美元规模,多样化、低廉价格、数量众多ETF为智能投顾实现风险分散、个性化投资建议提供了重要的原料,认同被动理念的投资者则更是智能投顾公司潜在的优质客户。


    需说明的是,2C模式下的智能投顾公司面临着高获客成本、低产出等问题,在大型资产管理公司的竞争压力下,智能投顾初创型企业面临洗牌压力。国外部分初创公司开始尝试2B模式,即直接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产品或者直接输出技术。此外,智能投顾行业创新发展还存在投资理念与市场需求是否匹配等问题。


    国内智能投顾创新发展状况与趋势


    1.国内支持智能投顾发展的政策力度显著


    国内对于智能投顾的政策支持方面,深圳市福田区于2017年3月份发布的《关于促进福田区金融科技快速健康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到:“支持证券业运用金融科技创新业务。


    支持深圳证券交易所等金融机构充分运用区块链等技术开展业务创新。重点扶持发展智能投顾行业,拓展个性化的财富管理业务。”智能投顾被明确列为深圳市的重点扶持对象。


    北京海淀区在2018年1月3日发布的《海淀区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中专门提及:“聚焦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建设,在科技与金融的结合上形成新的范式。


    搭建中关村并购资本中心服务平台,建立高效服务体系和对外合作机制。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海淀区开展创新产品试点,……,促进网络交易身份识别、大数据风控、智能投顾、移动支付等行业有序发展。”明确支持促进银行业与互联网行业智能投顾发展。


    上海市曾在政策中提及相关内容,2017年8月发布的《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到:“加强大数据智能分析在金融监管、商贸服务领域应用,提升风险防范和服务创新能力;提升金融数据处理和分析效率,实现对金融机构、产品、行为的实时监测和早期预警,创新智能投顾、智能客服等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金融风险智能预警和服务能级。”


    政策支持方面,北京、深圳和上海从不同角度对国内智能投顾创新发展持积极支持态度。其中,北京侧重于银行业与互联网业智能投顾的发展,深圳与上海侧重点非银行业智能投顾创新发展。


    2.国内智能投顾创新发展状况


    智能投顾2014年开始进入国内市场视野,2015年发展至今,尚处于初级阶段。国内市场上的智能投顾均为半智能投顾,受限于金融牌照、技术的局限性与经验积累等问题,国内智能投顾与国外智能投顾全自动服务尚存差距。


    目前,国内提供智能投顾服务的机构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传统银行业进行金融科技创新,如招行摩羯智投等;第二类是互联网巨头,如阿里巴巴的蚂蚁聚财、腾讯的理财通等;第三类则是传统金融机构,如广发证券的贝塔牛、华泰证券的Assetmark、嘉实的“金贝塔”等。


    银行业智能投顾创新发展状况。
    银行业作为最传统的金融业,积累了大量不同阶层客户的底层数据,在发展智能投顾时有着天然的优势:


    其一,数据优势。银行可利用自身积累的大量数据,对不同层级的客户画像与创新金融产品;其二,客户渠道优势。智能投顾营销推广效率最高方式是客户经理主动推荐。


    相比线上推广和地推,客户经理主动推荐能带来约10-20%的客户转化率。其三,财富管理经验积累。商业银行作为最早一批涉足财富管理业务的金融机构,在为客户提供投资组合等一系列金融服务方面积累了长年经验。其四,客户天然对银行的信任度更高,有助于为银行系智投产品的推广。


    在四大优势的驱动下,自浦发银行于2016年11月16日首次推出智能投顾系统——财智机器人以来,招行摩羯智投、浦发银行财智机器人、兴业银行兴业智投、平安银行智能投顾、江苏银行阿尔法智投、广发智投、工商银行“AI投”等相继开展智能投顾服务。


    券商业智能投顾创新发展状况。近年来,证券公司正在从不同层面切入智能投顾领域,包括基础数据收集、技术架构的改造、财富管理系统的搭建、量化研究策略平台的开放和基于交易数据、用户行为特征数据的客户画像分析等。国内各家券商在经纪业务基础上先后成立财富管理部,加大对客户投资顾问服务的支持,转型财富管理。


    据统计,国内已经有20多家证券公司积极发布智能投顾产品,广发证券于2016年6月率先推出券商投顾产品“贝塔牛”,随后,长江证券iVatarGo、华林证券的智能投顾Andy、平安证券一账通等产品陆续上线各自手机App。从业务功能看,券商智能投顾产品功能主要集中在选股、个股评价 、基金评价、资产配置、组合推荐等服务上,个别券商有基于择时策略的买卖信号、个股解套等服务。


    基金业智能投顾发展状况。基金业智能投顾体系链条如下:用户画像资产配置组合选择交易执行风险跟踪绩效分析。


    其中,用户画像主要通过KYC(Knowyourclient)问卷;资产配置采取RiskParity风险平价理论模型;组合选择采用多因子打分法,对基金进行归因;交易执行:智投系统实现自动生成调仓信号,向投资人发出调仓信号;风险跟踪:对投资组合实行7/24监控,降低风险等级;绩效分析:阶段性绩效回归产品,剖析基金的风格和收益风险来源。基于上述路径,基金公司着重自主研发针对自家公司的智能投顾工具。如嘉实基金的“金贝塔”,盈米基金旗下的“且慢”以及银华基金的天玑智投。等等。


    互联网智能投顾创新发展状况。互联网公司凭借成熟的互联网思维,通过收购或申请券商牌照,或通过与券商展开全面合作,进入证券市场,研发智能投顾平台。其中,百度金融推出百度股市通,阿里巴巴推出蚂蚁聚宝,互联网公司重视客户的潜在需求,凭借技术与客户优势,坚持产品服务创新。


    智能投顾类互联网公司的运作模式主要有:全球资产配置类,理财超市型和社区论坛型等。其中,全球资产配置型智能投顾跨地域配置投资组合内资产,实现分散多样化投资,降低组合风险。


    理财超市型智能投顾基于互联网平台,统计各类型金融产品的收益率数据与风险指标等,帮助组用户做出投资决策,第三方金融机构也可以直接为投资者提供服务。社区论坛型智能投顾集资讯、交流与交易于一体,为投资者提供一个投资理财学习与交易的平台。


    综览国内金融智能投顾发展状况,相对国外全自动智能投顾与产品差异化发展而言,国内智能投顾产品的运作模式、标的资产、收费模式、服务模式与内容的同质现象严重,鲜有金融机构侧重底层算法等核心基础技术研究,注重原始核心竞争力培育,其结果必然导致智能投顾创新发展向金融业各子行业的龙头集中。


    智能投顾创新发展建议


    金融业各子行业的智能投顾运作模式、服务内容多元化发展,首先需侧重底层核心竞争力培育。其次注重原始算法研发;其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进金融复合型人才。实现智能投顾创新向“百鸟争鸣”的方向发展。具体而言,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其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底层原始创新能力。


    国内智能投顾领域原始创新能力不强的根源在于金融科技人才、复合型人才稀缺与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缺失,有必要构建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促进智能投顾多元化创新发展。


    理由有三:其一,利于激励现有金融科技创新人才的原始创新;其二,利于留住现有金融科技创新人才与吸引海外创新人才;其三,利于智能投顾创新成果规范化、产业化和商业化。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不完善,弱化金融科技创新人才的创新动力。


    中国应以严格保护金融科技创新人才的知识产权为立足点,推进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完善知识产权激励,保护金融科技人才的创新研究成果,特别是智能投顾算法等方面的原始研发成果。


    其二,构建多层次金融复合人才创新体系,汇聚金融科技创新人才。


    人才,特别是金融复合人才是金融科技创新的根本,这需要:人才本土培养与海外引进协同并举,汇聚海内外英才,集聚和凝聚金融科技创新型人才扎根。


    其三,加大政策支持智能投顾创新发展的层次力度,培育“独角兽”。


    北京、深圳和上海等核心城市从不同有角度,颁布政策条例,支持国内智能投顾创新发展。正如前所言,目前国内金融业智能投顾创新发展的相关产品均为半智能投顾,即简单的线下产品线上化,后台产品前端化,而非着力从底层算法构建起自动化的智能投顾产品,事实上,全自动化智能投顾或者具有算法等核心竞争力的半智能投顾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政策支持应层次化,以促进智能投顾创新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具体而言,一方面,规范与区别对待金融行业智能投顾同质现象,在2C 或2B 端培育行业或子行业龙头,挤压核心竞争力不足的智能投顾型公司的发展空间,迫使行业产能出清;另一方面,鼓励金融机构,特别是基金公司、券商以及互联网初创型公司进行原始创新,加强对智能投顾算法等核心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培育金融各子行业 “独角兽”。


    阿里巴巴的蚂蚁金服、腾讯的理财通、京东智投的标杆效应已初现,但同质化严重。


    其四,鼓励金融业服务转型升级,改善与创新半智能投顾。


    国内智能投顾主要通过简单的问卷调查,评估投资者风险偏好,并据此做出资产配置或操作建议,服务对象局限于公司原始客户中的部分比例,这基本停留在相对原始的初级阶段。其根源在于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缺失与传统金融机构强烈的守成意愿。


    建议鼓励与强化区域内金融机构创新意愿,通过前端业务智能化与创新发展,吸引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推动智能投顾业务不断创新。此外,树立标杆效应,集聚智能投顾创新新动能是也改变现状,促进智能投顾创新向多元化、多样化方向发展的重要举措。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领遇立场,我们的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若文章内容涉及投资建议,切勿直接作为投资依据。市场瞬息万变,投资请三思而后行。

    *如需转载请标明转载自领遇App 

    责任编辑:小亦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