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摩擦再升级后将如何演变?

    2019-05-13 16:23:27    来源:领遇APP
    关键字:关税 消费市场 工业制造业体系


    北京时间5月10日中午12时01分,就在第十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正在进行的过程中,美国正式宣布对中国价值2000亿美元商品的关税从原来的10%提升至25%,休战数月的中美贸易摩擦硝烟再起。中国商务部在两分钟后发表声明称,中方对此深表遗憾,将“不得不采取必要反制措施”。




    5月11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代表莱特希泽对外宣称,美国将在5月13号(周一)公布对额外3250亿美元中国出口商品加征关税的清单。


    虽然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谈判并没有破裂,只是两国谈判之中发生的一些小曲折,双方同意,在北京再见面,继续推动磋商”。但随着双方关税加征的再次重启,短期内贸易摩擦再度升级已经既成事实。


    对于中美贸易战的前景展望:后续中美之间仍将保持磋商谈判,但由于此前的波折,后续谈判可能会越来越艰巨,贸易摩擦仍有可能持续升级,要认识到贸易战的长期性,艰巨性,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同时对中美贸易战前景也不用过于悲观,中国大国崛起之路虽不可能一帆风顺,但也必将是不可逆转的大势。


    贸易谈判或将继续,但会越来越艰巨


    一是两次波折已经使谈判气氛明显恶化。


    前面虽然有十一轮谈判,但双方没有达到任何书面协议,且已经出现两次波折。


    一次是去年六月份之前,中美双方在前三轮谈判后达成一致,共同宣布暂不互征关税的声明后,美国却在6月15号单方面宣布对大约5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中方随后做出反制措施,导致双方谈判破裂。


    第二次是在双方第十一轮磋商仍在过程中,美方就公布了其对中国价值2000亿美元商品征收25%关税的消息,再次让双方的谈判陷入僵局。美方的两次反复,虽暂未导致贸易磋商破裂,但已经对双方的互信带来严重伤害,导致后续谈判达成协议的不确定性明显上升。


    二是后续谈判必然涉及双方的核心利益,互不相让就会让谈判陷入困境。


    5月11日刘鹤副总理在接受媒体采访中首次批露了目前中美双方目前谈判中存在的三方面主要分歧:


    一是关税是不是要取消。中方认为,关税是双方贸易争端的起点,如果要达成协议,那么关税必须全部取消。美方则认为达成协议只会暂停加征关税,此前落地的关税仍将继续实施,而且一旦认定中方违约,关税会立即升级。


    二是关于采购的问题。两国元首在阿根廷见面形成共识,当时形成一个对数字的初步的认同,但具体采购数量是多少,现在双方有不同看法。


    第三就是文本的平衡性。不能只是美方单方面来监督中方执行并采取惩罚措施。


    除了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歧之外,其实中美之间在有关贸易顺差、知识产权保护及强制技术转让等方面也有一些不同看法。从谈判的立场来看,中方仍表明积极谈判的姿态,但重申在涉及核心利益的“原则问题上绝不能让步”。


    而美方目前为止都是试图通过极限施压来迫使中方答应其提出的所有条件,而忽视了磋商的平等性和中方的利益诉求。如果后续仍是这种态势发展下去,那么双方的谈判也不是没有不欢而散的可能。


    贸易摩擦仍有进一步升级的可能性 


    关税威胁已经基本出尽。


    随着美方5月10日将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税率提升到25%,5月11日又威胁针对剩余中国进口的3250亿美元加征25%的关税。加上去年已经推出的500亿美元中国出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措施,美国目前的关税加征已经基本覆盖全部中国对美出口商品。除非进一步提高关税税率,否则美国的加税威胁已经全部出尽。


    贸易摩擦仍有继续升级的可能。


    贸易顺差或只是中美贸易冲突的表层原因或是美国发起贸易战的由头,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则是要全面扼制中国的崛起,仅靠缩减贸易顺差规模并不足以实现美国这一目标。


    从当年美国与日本之间的贸易战历史来看,持续的时间近三十年,涉及的领域众多,美国使用的打压手段也多样。因此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即便未来双方贸易谈判达成某种协议,未来美国全力遏制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和中国全面崛起的意图也不会改变。


    除了贸易领域,美国未来还可能通过汇率、金融、知识产权等各种手段来打压中国,不排除中美贸易战全面升级并扩大到金融战、经济战、资源战、地缘战等领域的可能。美国将动用其近百年以来建立的全球霸权体系从贸易、经济、金融、科技、军事和地缓政治等全方位遏制中国。


    近期美国针对中国的中兴通讯和华为等高科技企业发起制裁措施、出台针对台湾地区的《台湾保证法》、派出军舰到中国南海宣示所谓自由航行权等事实已经非常清晰的显示出美国的这种意图。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要认识到贸易战的长期性,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贸易战背后反映的是美国对华战略的转变:由全面接触转向全方位遏制。贸易战其实是美国打着贸易保护主义旗号对中国的全面遏制。既然是美国对华战略的转变,我们就不能寄希望于贸易战会很快结束,更不要天真的认为通过贸易谈判签署一份协议贸易战就能够烟消云散。


    考虑到目前美国两党在对华施压方面是比较一致的,即使美国换一个总统其战略也不会轻易转变。只要中国的发展仍然威胁到美国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未来美国全力遏制中国全面崛起的意图就不会改变。对此我们要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


    中美贸易摩擦的前景不应过于悲观


    必须正视中国应对贸易战的能力和基础 。


    首先,中国拥有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


    近十四亿人口,人均GDP近10000美元,零售总额已经超过美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如此巨大的国内市场如果利用得好,即使不靠外需也能支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要坚持对外开放与自由贸易,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经济体会忽视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 


    其次,中国具备完备的工业制造业体系。


    中国历经四十年时间积累起来的制造业体系健全,产业配套体系完善,专业性人才(工程师及产业工人等)储备量巨大等综合产业链优势,别的国家短时间内很难替代。


    以手机为例,中国在美进口市场份额为79.7%,面位列第二、三名的韩国和越南均不超过10%。全球产业链转移复杂费时也将为中国应对贸易战赢得时间。同时中国的经济结构更合理,工业体系更全面,几乎没有短板。


    中国也是自1894年以来,第一个在工业上超越了美国的国家,这是苏联和日本都不曾做到的!中国在钢铁、煤炭、水泥、塑料、化纤等主要的工业原材料产量都达到了世界第一,有些产量更是美国的一倍以上,全世界占比甚至高达50%左右。这种生产能力也不是其他国家短时间内能够超越的。


    再次,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仍有很大空间。


    贸易战是最好的清醒剂,正好折射出我们在改革开放方面仍有很多事情要做,还有很多功课要补。中国未来在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国企改革等方面仍有较大空间,同时在市场准入、服务业、投融资等领域的对外开放也空间巨大。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既能够缓和外部贸易摩擦的压力,又可以增强中国自身的实力,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最后,中国减税降费还有很大空间。


    我国企业总税率(占利润百分比)为67.3%,在世界处于较高水平,为美国的 1.7倍;社会保险(五险一金)的企业缴费率为43%,高于美国的13.65%;我国非税收入占比16.4%,美国联邦不足5%。


    通过减税降费来提升企业和社会的活力,中国仍有相当大的空间。贸易战的外部压力只是一个方面,其实内部管制过多,成本过高才是制约中国微观主体活力的主要原因,所以中国应通过大规模地减税降费来激活微观主体活力。


    通过减税降费,简政放权,降低整个社会的物流、土地、能源等基础性成本,降低微观主体的成本同时提升其盈利能力,才能让企业对未来投资有信心,中国经济也才会有活力。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领遇立场,我们的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若文章内容涉及投资建议,切勿直接作为投资依据。市场瞬息万变,投资请三思而后行。

    *如需转载请标明转载自领遇App 

    责任编辑:小亦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