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银国际&工银标准银行首席最新观点 | 后疫情时代:更多全球性投资机会!

    2020-06-15 18:33:34    来源:财视中国
    关键字:人民币 美元 消费 投资

    作者:工银国际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程实
    工银标准银行董事总经理、首席中国经济师严瑾

    整理:小蒹


    2020年新年伊始,中国国内新冠疫情爆发,对经济民生、各行各业产生了巨大冲击。但二季度起,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产业逐步恢复,加上一系列政策搭配,中国市场对全球投资者的仍保持着相当的吸引力,尤其是在海外疫情仍然严峻的当下。

    2020年中国经济有望实现3%左右的正增长

    5月下旬,中国两会召开。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淡化了GDP增长的目标,同时政策上强化了对民生和就业的关切。就全年来看,中国的政策搭配主要是从三个维度展开:

    第一,积极的财政政策。今年两会上,财政政策在地方专项账安排、财政赤字增加、国债发行三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加码,整体力度达到6万亿人民币,这对整个中国GDP的增长将带来3个百分点左右的提振。

    第二,货币政策在稳健的基调下更加灵活适度。两会上特别提出要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6月2日以来,银保监会等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细则,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

    第三,进一步延长和加码一系列结构性救助政策和危机时期的特殊辅助政策。

    这三个维度的政策对整个中国的经济增长、特别是4月份复工以来中国经济的恢复将起到非常有效的助力。目前我们对中国经济的基准判断是:从第二季度起,中国经济将恢复到正增长的状态,第三、四季度经济增长会回到趋势水平以上,今年全年中国经济有望实现3%左右的正增长。

    中国目前的政策搭配还有进一步宽松的空间

    两会后,全球市场都非常期待中国进一步出台刺激政策,但从全球角度看,中国目前的政策搭配在未来还有进一步宽松的空间。

    放眼全球主要国家,中国的财政赤字率、60%的国家整体负债水平都处于较低水平,未来财政政策有进一步加码的余地;货币政策上,目前占全球GDP 24%左右的经济体已经实行负利率,中国仍处于中高水平,降息仍有进一步扩展的空间。

    中国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之所以没有用尽全力,与疫情对中国经济冲击情况有关。疫情影响下,中国一季度的GDP增长为-6.8%,但二季度以来经济和金融市场开始恢复,而欧美经济体的经济低谷则出现在第二季度,所以实际上中国的经济增长领先全球主要国家一个季度的时间。在这样的背景下,加上对疫情的冲击已经做了充足的安排,当前的力度能够保证中国经济增长保持在满足充分就业和民生恢复的水平,所以政策力度上留有相当的余地,一来可以根据下一步全球疫情的发展进行适当的调整,二来为了更有效的支持实体经济,可以利用领先状态来加强对财政和货币政策工具的结构性调整力度。

    中国内生消费增长模式确立带来全球性投资机会

    中国的GDP增长现在进入了以消费拉动为主的状态,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内生消费增长带来的投资机会也非常关切。中国的消费之所以引起广泛关切,最核心的原因在于中国经济内生正在发生积极变化。

    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消费是由国民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决定的,在这两个维度,中国的消费都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一方面,中国目前的国民收入增速与GDP增速大致相当,放眼全球都是较快的增长水平;另一方面,全球正在经历中产阶级主力人群的更迭,但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两代人的人生观、世界观、投资观和消费观差异如此之大,所以随着主力人群的变化,中国正在迎来全球最显著的边际消费倾向的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也在通过一系列政策辅助让这一内生变化更加平滑、自然,例如今年两会上提到的1万亿特别国债,主要施力方向就是消费刺激,这对于中国的消费增长和消费升级维系都大有帮助,特别是在疫情冲击下。所以两会后全球资本市场的表现都不错,尤其是中国消费行业的表现,这也是中国内生消费增长模式确立所带来的全球性投资机会。

    全球第四次产业革命正在加速到来

    新冠疫情带来了两个重要的改变:第一,按下了整个世界的暂停键,全球经济增长进入自由落体模式;第二,从长期角度来看是按下了世界的快进键,整个世界正在朝着既有方向加速进化,新冠疫情加速了全球产业链和生产、消费环节从线下向线上的递进。原本从线下到线上模式的转变可能需要更长时间,但新冠疫情相当于提供了一个场景实验,让经济和金融体系更快地实现模式转化、更快地解决从线下到线上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从而使得全球经济的第四次产业革命加速到来。

    为了适应更多的变化,中国也投入了更多的力量和资源,包括两会的政策安排,增加了1.6万亿地方政府专项账,主要投向新基建领域,包括数据仓库、工业互联网、5G基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些不但决定着中国未来新科技产业的发展,也关系到全球未来的经济变化。

    人民币兑美元将在7%左右进一步加剧双向波动

    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全球投资和大中华市场影响重大,其中,大众最关心的是人民币兑美元的双边汇率。预判人民币兑美元的未来方向,主要从人民币自身和美元币值变化两个维度着手。

    过去一段时间,美元指数一直在100点左右,最近则在95-100之间徘徊,这种情况已经反映了所有强势美元的概念,我们认为,未来美元指数向下的空间远大于向上的空间。最核心的原因是美国经济从第二季度起会出现超出预期的颓势,二季度美国经济负增长水平可能超过30%,美元指数的强劲对全年美国经济增长会造成一定拖累。另一方面,美元指数反映了美联储较为鹰派的做法,现在美联储在零利率以后开始探讨负利率的可能性,包括直接购买股票或者更大类型的资产。2000—2015年美元指数核心波动区间的中位数水平大概在80点,所以我们的基准判断是,现在95—100点左右的美元指数已经是高位,未来向下的可能性会大于向上的可能性。

    从人民币角度看,由于中国经济增长、金融持续开放的影响,人民币目前基本在均衡水平,既反映了中国经济当前相对韧性的事实,也反映了中国经济金融政策和利率的变化方向。我们的基准判断是:人民币对美元将在7%左右的水平实现双向波动的进一步加剧,不过会保持在稳健的中枢水平基础上。

    至于人民币国际化和离岸人民币市场,前者正以循序渐进、全面铺开的方式发展,中国香港和伦敦市场齐头并进。新冠疫情发生后,整个离岸人民币的需求和供给层面都出现了一系列波动,市场也存在着不确定性,但中国香港和伦敦对离岸人民币的信心不变,在市场机制建设上保持共同发力,以搭建起长远发展的离岸人民币市场。

    “一带一路”理念从“投进去”向“融进去”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其理念也在不断递进。推进过程中,参与者都非常关心长期回报,而长期回报更多来自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一带一路”的延续。对于“一带一路”项目,中国越来越倾向于基础设施领域(包括新基建)、绿色项目等等,而这会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整个全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取得更好的先发位置。这是“一带一路”理念的重要变化,即“不但要投进去,还要融进去,融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发展递进过程中”,这是‘一带一路’参与者——无论是主导者还是被投资的国家更乐见的模式。

    目前很多概念是以美元融资为主,而包括埃及在内的一些新兴市场非常欢迎国内投资者去当地,以入股方式与当地企业、政府和主权机构合资开展项目。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今后也会有更多的人民币融资项目、包括绿色投资项目让国内外投资者参与。另外,现在政策上努力支持中小微企业,“一带一路”也不例外,其中的一些项目将以更低的成本,吸引更多中小微企业走出去。


    声明:本文是财视中国根据嘉宾在“第九届HED峰会”上的发言整理,仅代表嘉宾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切勿直接作为投资依据。市场瞬息万变,投资请三思而后行。


    *如需转载请标明转载自财视中国


    责任编辑:琳琳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