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金融|“拐点”尚未至,二级市场下一步会怎么走?

    2020-02-07 20:13:22    来源:财视中国
    关键字:基金 市场 疫情


    尽管2020年开局不利,但 “新冠”疫情并未过多影响到基金公司的发行热情和基民的认购热情:万家、大成、鹏华等多家基金公司开启了基金发行,鼠年开工后的第一周,全市场共有20只新基金开始募集。其中,万家自主创新和鹏华价值成长两只新发基金提前结束募集,前者超过基金发售公告约定的30亿元限额,后者募集近70亿元,远超春节前的乐观预期30亿-50亿。

     

    当然,并非所有的新发基金都是爆款,受疫情影响,许多基金都公告推迟募集或延长募集期。不过从两只爆款基金来看,疫情对基金、对市场的影响也并非全如预想一般糟糕。

     

    “疫情冲击”给市场带来的机会

     

    “新冠”对包括金融业在内的多个行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但凡事皆有两面。国金证券首席分析师边泉水指出,疫情对市场造成的是结构性影响:“与年前收盘相比,创业板的走势是上升的,这一来是因为疫情发生后,央行向市场注入了大量流动性,造成整体利率下降,这样的格局是有利于成长股、创业板的;二来,在疫情不会无限期拖延、也就是在未来2-3个月能基本解决的情况下,成长股、创业板并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雷根基金总经理李金龙表示:“传统春节后的市场情绪比较好,虽然今年节后第一天市场因为春节期间疫情及海外市场大幅下跌,但是节后市场资金整体比较宽裕,现阶段疫情对市场的不利因素大多已经在节后第一天的下跌中体现。目前来看,疫情对市场的影响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概念股有了炒作机会,二是对于今年全年看好的股票,砸出了一个坑,这是可以布局的机会。概念股适合短期炒作,中长期配置上,可以考虑1月比较强势且投资者预计整年都有较大机会的股票,在目前的相对低位布局。”

     

    “市场情绪和产品发行为过多受到影响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民晟资产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李青云说道:“一是市场自身规律的作用,市场运行具有内在的长期动力,突发事件只能形成短期冲击,不会对长期走势造成实质性影响,我们认为这次疫情后仍有望复盘之前的走势,即市场按长期趋势运行,疫情对市场的短期冲击甚至会被理解为入场机会,这是市场热情未受影响的关键所在;二是投资者结构持续改善,目前参与市场的机构投资者比例不断提高,持股心态比散户稳定且擅长基于专业判断捕捉市场机会;三是管理层的大力支持

     

    当前,市场上有些概念遭遇爆炒,对此他表示,突发事件造成某些概念成为市场热点是一种短期现象,事件消除后市场各行业仍然要按照自身景气度走,疫情只是暂时的冲击,并不改变总体的长期走势“疫情相关概念有一定短期性和投机性,疫情好转后风险较大,参与者要保持足够的风险意识。我们更关注长期机会,已经具备较好景气度的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网络游戏等行业,在市场反弹时有望获得投资者更多关注

     

    平安基金指数投资部总监、基金经理成钧同样认为,2月3日的市场大跌已经释放了前期市场对疫情担忧的情绪影响:“2月4日开始反弹,直接带动情绪指标转正。主要原因来自于国家对疫情防控全面升级,出现“拐点”迹象,带动市场预期的快速修复;其次,央行投放流动性,对冲市场风险。而且当前A股估值处在较低水平,可以看到节后A股大跌,外资开始流入,ETF出现大幅净申购。”

     

    与此同时,他还提醒道:“由于疫情影响以及停校但不停课、开工但不去单位等防疫措施,与疫情紧密相关的生物医药板块、‘云概念’、特斯拉行情带动下的新能源车板块受到投资者热捧。作为投资者,面对上涨板块要学会判断上涨行情是否由市场情绪主导、背后是否由基本面逻辑支撑。从全年看,我们依然看好新能源车产业,同时因为短期疫情影响,‘AI+’有望得到推广和普及,相关公司将会受益

     

    疫情前后的科技板块

     

    需要指出的是,上文提到的两只爆款基金都是科技主题基金。由于疫情影响,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概念被显著催热。

     

    “事实上,去年底对2020年市场进行判断的时候,当时‘疫情’因素尚未纳入考量,大家的判断就是结构性行情,看好科技板块。疫情的爆发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进一步确认了这一行情,特别是科技板块,因此远程办公、半导体等相关概念和成长股备受关注,相关基金的发行情况也不错。”边泉水说道:“由于这次疫情传染性较强,很多公司——特别是服务业、金融业公司基本上都是远程办公,例如券商,无论公司内部还是与客户沟通,都是通过电话会议等方式,所以与‘远程办公’概念相关的公司业绩受益会非常大。”

     

    “我们对适时多方沟通的要求很高,为此首先选配了新电话视频会议系统,目前中后台部门正在对新会议系统进行测试。其次,改进和加强了网上办公的管理制度,基本保障了主体人员通过远程实现各项事务能够及时处理。“李青云直言:“后续将进一步建立远程外部协作系统,将信息发布、产品路演、沟通会谈等外部协作事务逐步整合到远程办公系统中,形成内部事务和外部事务双‘远程操作’的模式。”

     

    李金龙也表示,雷根基金这周主要是远程办公,通过协同软件来一地沟通。“后续也会更关注网络安全的技术,毕竟远程连接开放和交易系统的安全性都是公司需要考虑和平衡的重要因素。”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分析师周茂华指出:“针对疫情特点,目前相对有效的方式就是‘隔离’,所以金融等行业根据各自特点,目前是采取错峰上下班、轮班轮岗、远程办公等方式相互结合,以确保业务有序开展。其中远程办公主要依托信息技术,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相关板块。疫情结束后,企业一方面要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要推进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以便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对正常业务开展的冲击。”

     

    “拐点”预期延后有何影响?

     

    疫情已经发酵了一段时间,加上企业复工时间将至,所以疫情“拐点”也是大众十分关心的问题。对于经济、金融,“拐点”是疫情是否得到有效控制、“速冻”经济活动(生产、消费等)是否开始“解冻”的风向标“拐点”预测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民众消费、出行计划,企业复工投产等商业决策与财政、货币政策,市场也将对“拐点”变动作出相应反应。

     

    1月底时,有专家预测“拐点”将在元宵节(2月8日)前后到来,但日前该预测已延迟到2月20日左右。“理论上‘拐点’延后意味着经济活动‘冷冻’期延长,直接抑制民众消费、出行需求,企业将延长复工时间,产能受限;局部可能出现供需缺口,导致物价波动,社会福利损失较延长可能增加。但近期‘拐点’预期延后对经济影响偏有限,”周茂华表示:“‘拐点’预测延后对服务业行业影响可能略增,但对于工业产出影响有限,因为两次预测的‘拐点’均在2月份,1、2月均是传统工业制造业开工‘淡季’。另一方面,有关部门针对疫情及时出台相应扶持政策,最大限度降低了疫情对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冲击,且近期信息显示,国内部分投资、项目开工也在谨慎展开,部分行业实施远程办公,经济并未完全‘冷冻’。”

     

    “节后开市,国内及全球市场在短暂的风险集中释放后,呈企稳反弹态势,主要是投资者预期疫情影响短期性与央行释放充裕的流动性。由于国内防疫经验、采取措施及民众自我防范意识增强,市场对疫情控制持乐观态度,短期经济下行压力也令市场预期在疫情确认得到控制前将保持宽松流动性环境。所以近期“拐点”预测延后对市场不会出现实质性影响。”他补充道。

     

    不过他也指出,“拐点”预测若进一步延后,对经济和市场的影响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若只是小幅延后且市场相信疫情可控,则疫情对经济与市场影响有限;反之,投资者将转向悲观,避险将主动市场交易风格。

     

    在李青云看来,近几天湖北省以外的新增确诊和疑似人数均已开始下降,以及湖北新建医院陆续完工交付都是目前疫情控制向好的信号。“随着元宵节前后全国复工潮到来,人员集中流动,拐点延迟是有可能的。不过根据发病年龄分布情况,老年人或免疫力弱的人员受感染的风险偏大,青壮年相对较好,而外出复工人员以免疫能力较强的青壮年为主,这一点相对有利。因此疫情拐点延迟的概率较大,但再度升级的可能性较小,疫情对市场再次造成大冲击的概率不大。”

     

    “判断‘拐点’确实很难,”边泉水坦言:“‘拐点’具体看有两个,一是每天新增病例高峰的拐点,二是确诊病例总数下降的拐点。之前在中性假设下,我们预测湖北省新增病例高峰的拐点在2月9号,确诊病例总数在2月18号,全国的两个拐点分别在2月12号和2月20号,在此假设下,到四月底与疫情的‘战斗’就基本结束了,这也是现在市场的预期。如果‘拐点’进一步延后,对经济的影响就比较大了,尤其是对服务业。此外,金融业、房地产当前占GDP的比重与SARS疫情时相比大大增加,对GDP托底作用显著,而本次疫情对这两个行业的影响是很大的。”

     

    李金龙告诉财视中国,“拐点”延迟说明病毒的交叉传播比最初预想的要强,对市场类业务会有一定影响,路演只能以网上为主,对投资和交易业务影响不大“如果拐点进一步延迟,对股票市场有一定利空,对概念股的炒作持续性则有一定概率的延续,但需谨防概念股标的切换

     

    此次疫情对旅游、酒店、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及产业链上的中小微企业影响较大,但如周茂华所言,各部门都及时出台了相应支持政策。“由于疫情影响属于短期冲击,国内政策整体上不是‘恐慌式’加码,而是采取有针对性、对冲性质的政策,强调精准、有效。例如:对受到疫情冲击中小企业由于业务受损、盈利下滑,相关银行不能盲目断贷、抽贷,避免企业资金链断裂;对受疫情影响大的地区、行业或企业适度调低贷款利率,运用再贷款、再贴现工具加大符合条件中小微企业支持等;基建投资向受疫情冲击严重及防疫相关基础设施倾斜等。”

     

    他还表示,接下来央行等部门要对疫情影响范围、程度作出评估,并采取相应对冲措施,预计央行主要采取多种政策工具、定向精准扶持,政策保持稳健、灵活适度。



    责任编辑:琳琳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