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0亿元长期资金将被释放,基础货币缺口仍有6400亿元

    2019-09-25 10:01:16    来源:领遇APP专栏
    关键字:央行 货币政策


    文 | 王荆杰   
    来源 | 领遇   

    【作者简介】王荆杰,广发期货发展研究中心副总经理,经济学博士,FRM,负责宏观经济、金融期货等研究,参与多项国家、部委及交易所课题研究。


    9月以来,货币政策的走向不断牵动着市场神经,从降准到缩量续作MLF,再从美联储降息到LPR利率小幅下降,央行每个政策实施的选择都体现了利用货币政策维护市场平稳的定力。


    尤其是,在美联储降息、全球将开启新一轮的货币宽松周期的压力下,国内货币政策并没有被动调整,就显得更为难为可贵了。在保持定力的货币政策下,市场流动性基本平稳,利率渠道的传导机制不断疏通,信贷效果不断凸显,汇率在保持双向波动的情况下基本稳定。

    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越来越高,更多依赖自身的基本面情况,较少受到其他国家货币政策的影响。北京时间19日凌晨两点,美联储如期宣布降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1.75%-2.00%,这是今年以来的第二次降息。




    此外,美联储将隔夜逆回购利率下调30个基点至1.7%,将超额准备金利率下调30个基点至1.8%。在这种情况下,央行并没有跟随降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或者MLF利率,仅LPR利率在市场化改革后调降5BP。这与近年来央行应对海外主要央行降息或者加息时的做法基本是一致的,就是以自我为主,不做太多跟随操作。

    对本次美联储降息,有两个方面值得一提:


    首先,美联储的分歧比7月份更大,市场引导性减弱,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甚至没有给出后市任何有指引意义的方向,市场乐观情绪被打压。从点阵图来看,美联储点阵图显示10名委员认为2019年不会再降息,7名委员认为还应降息一次,意见差别较大。


    其次,未来仍有继续宽松的可能性。本次议息会议虽然被市场解读为偏鹰派,但美联储仍透露出未来会可能会进一步宽松:一方面,本次降息同时伴随着超额准备金的下调,另一方面,本次会议透露出未来存在重新推出QE的可能。

    从我国经济基本面看,维持资金面的稳定,保持适度的宽松,是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必然选择。我国经济尚未稳定,8月官方制造业PMI仍在收缩区间内,房地产与基建投资仍以回落为主,工业增加值创下近年新低,基本面下行压力仍未见缓解,虽然结构上可以看到高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的增速仍然较高。


    但是从总量增速放缓的表现中可以看出,贸易因素等不确定性因素对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已经在不断发酵,制造业的羸弱也加大了“稳就业”工作的难度。因此,货币政策在当前情况下,需要对实体经济予以更好的支持,保持适度的宽松。

    这种适度的宽松并不是大水漫灌,而是结构性宽松下维持资金面的稳定,为经济复苏提供流动性基础,这也是选择在九月降准的原因之一。 


    影响九月到年底这四个月流动性的主要因素是MLF和缴税。其中MLF到期回笼1.3万亿元,缴税预计影响1.4万亿,叠加本月到期的400亿元逆回购和1000亿国库现金定存,未来四个月预计回笼资金2.8万亿元,如果MLF等量操作,未来资金回笼量也达到1.54万亿。本轮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未来基础货币缺口依然有6400亿元左右。因此从总量上来说,当前的货币政策并非大幅宽松。

    在国内外多种因素交织下,市场对我国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有很高的预期,不过,笔者认为这种可能性并不高。当前货币政策面临两个制约:一方面,从历史上看,过去几轮降息都发生在PPI大幅负增长且CPI共振下行期间,但目前CPI仍在上行,PPI小幅转负,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基础并不存在。


    目前通胀较高,食品价格,尤其是猪肉价格,是助推通胀上行的主要因素,最近几个月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环比降幅持续走扩,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量单月大幅收缩,未来猪肉上行仍有较强动力,对CPI的影响仍较大。


    另一方面,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尚未打通,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之下,银行风险偏好的提升以及宽信用的实施可能要比资金利率的下行更为重要,央行降准后利率和信贷仍面临一定的传导不畅的压力。

    从社融角度来看,宽信用的实施效果正在不断显现,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1万亿,其中中长期贷款同比增加了985亿元。这与企业贷款增加有较大关系,8月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428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860亿元,反映了逆周期政策的成效。


    7月底结束的政治局会议中明确提及稳定制造业投资,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支持,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表示“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制造业、民营企业的中长期融资”,逆周期政策将继续加码推进企业融资,表内贷款或进一步走强。


    通过信贷政策的发力,企业利润或进一步回暖,一方面有助于企业贷款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也能提升银行的风险偏好,最终达到打通货币政策渠道的目的。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领遇立场,我们的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若文章内容涉及投资建议,切勿直接作为投资依据。市场瞬息万变,投资请三思而后行。

    *如需转载请标明转载自领遇App 

    责任编辑:野渔夫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