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质性降息并未发生,LPR改革替代不了货币政策

    2019-08-22 10:03:30    来源:领遇APP
    关键字:LPR 降息


    8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首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4.25%,比原来基准利率降了10个BP,比以前老的LPR降了6个BP,5年期以上LPR为4.85%。




    2019年8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自8月20日起发布新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LPR(Loan Prime Rate),是指金融机构对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其他客户贷款利率定价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根据金融机构自身资金成本、贷款期限、企业风险溢价等因素的基础上加点。


    新LPR形成机制大致可以简化为:MLF等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就是挂钩中期借贷便利(MLF)为主的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并在这个基础上根据借款人的风险溢价与自身资金成本等因素进行加点;另外,本次改革增加5年期以上期限品种,将报价行数量扩张到18家,预计报价频率有原来美日报价改为每月报价一次。


    新LPR形成机制有何影响?


    新LPR报价实施首日,基本符合预期,市场表现平稳,股市、债市、汇市整体呈现窄幅波动走势。


    数据显示,A股微跌0.11%,全天波幅11点;债市表现略分化,利率债交投平淡,利率整体稳中略升,2年期利率持平,10年国债利率小幅上升1个基点,而信用债交易相对活跃,各期限、评级利率涨跌互相,整体稳中略降,尤其是5年期信用债利率下行相对明显;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在7.05-7.07附近波动。


    另外,较之海外避险情绪浓,LPR改革对市场情绪影响正面。


    第一,有助于增强货币政策传导。新LPR报价机制将市场利率与实体经济贷款利率定价联系起来,使得新贷款价格能较好反映各报价行资金成本,市场资金供求、风险溢价等情况;新报价机制主要是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为基础,这就使得央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影响货币市场利率、LPR利率报价、进而影响实体近融资成本,这疏通了央行政策传导。


    第二,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目前,国内1年MLF利率为3.3%,但1年期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在4.35%附近,市场利率明显低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央行将市场利率与实体信贷融资定价挂钩,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从需求端看,LPR报价机制改革有助于增强资金需求方溢价能力,这将倒逼商业银行降低融资成本。


    第三,有助于提升金融机竞争力。央行贷款利率定价基准市场化改革将对商业银行盈利、运营产生影响,例如:商业银行净息差缩窄、市场定价难度上升等。但从长期看,这些压力将倒逼商业银行进行改革,增强风险管控与定价能力、优化自身资产负债结构、推动金融产品创新等。


    第四,利好资本市场长期发展。短期看,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稳定经济,利好股市表现;而实体企业盈利前景改善预期有助于降低企业信用风险溢价,一定程度利好信用债表现。长期看,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取得进展,提升央行政策传导效率,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国内资本市场长期向好。


    利率改革仍需数量政策配合


    新LPR形成机制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但价格改革替代不了央行数量型工具,下半年央行仍存在定向降准可能。

    第一,改革红利释放是个逐步过程。本次改革尽管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这次改革对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影响是个逐步过程,商业银行需要综合考虑资金成本,避免短期利润下行过快对银行业构成不利冲击;新LPR改革,金融机构内部相关系统、风险定价等方面都要做出相应调整。

    第二,国内融资结构性主要矛盾。国内利率市场化改革尚无法完全化解目前国内融资结构性矛盾,新LPR利率报价对优质客户融资成本影响传导顺畅,但改革红利惠及广大中小微、民营企业是个逐步过程,且中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仍突出,这主要是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不成熟,中小微企业风险溢价高、定价难等因素,仍有较大数量中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突出。从对冲短期经济下行压力、稳定就业角度看,央行仍需要关注中小微、民营企业资金可得性。此次价格改革仍需要结构性数量政策配合。


    第三,短期经济仍存下行压力。上半年GDP同比增长6.3%,运行在合理区间,但数据显示,经济动能放缓主要是制造业与基建投资低迷,汽车销售下滑,导致经济动能有所减弱。下半年经济仍存在一定压力,主要是:1、制造业投资与基建投资仍显乏力;2、房地产投资或略有趋缓压力;3、外需不确定性;4、国内结构因素导致融资渠道不通畅。

    政策展望

    从中长期看,改革是释放国内需求潜力、提升供给效率,经济可持续性的关键。如何有效对冲短期经济压力,促进国内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管理层多次强调,国内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将是主线,并根据内外经济形势适时适度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结合我国经济面临难题与历史经验,管理层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组合。


    下半年,针对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乏力,汽车消费下滑等压力,积极财政政策强化落实减税降费,适度加大“新基建”(物流冷链、旧城改造、信息基础设施等),且不排除更加经济发展适度加大中小微、民营制造业企业减税力度。


    稳健货币政策方面,保持是流动性合理充裕,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利率,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实体经济扶持力度,缓解中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不排除下半年存在定向降准、MLF等政策,从国内整体准备金率水平及中小银行功能,央行或更倾向“三档两优”政策框架;以及通过MLF等政策工具投放中长端资金。


    责任编辑:野渔夫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