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诺亚财富“踩雷”承兴国际系列稿二 | 在应收账款融资过程中如何避险?

    2019-07-16 10:26:39    来源:领遇APP
    关键字:应收账款融资


    7月8日,诺亚财富官方网站发布公告,诺亚财富旗下的歌斐资产管理的一只34亿元的私募基金出现问题,该基金相关融资方承兴国际控股,其实际控制人因涉嫌金融诈骗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涉事基金为“创世核心企业系列私募基金”,底层资产是基于承兴国际相关方与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之间应收账款形成的供应链融资。7月9日下午,京东集团就承兴事件发布情况说明,表示应收账款相关的业务合同系伪造。

    受此消息影响,承兴国际控股的股价从6月底的7.180港币直接跌到7月12日的0.470港币,跌幅93.45%,成了名副其实的仙股。


    和市场普遍认为本次融资属于供应链金融不同,笔者认为,本次融资不属于供应链金融,而属于传统的应收账款融资。

    供应链金融的定义是,供应链金融方围绕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商流、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并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生态圈的整体可控风险,通过获取各类信息流,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务。


    国内供应链金融做得最好的,影响最大的,应该属于海尔的供应链金融。在代理采购方面建立融资模式的怡亚通是已经上市的供应链金融公司的典型代表,有兴趣了解供应链金融模式的读者可以自行查阅相关资料。 

    供应链金融的本质在于企业授信方式的创新,传统模式是将高信用评级企业的信用分享给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新型模式是在产业升级和技术驱动下的基于数据的授信模式。

    本次应收账款融资的信息显示,承兴国际为融资方,京东是底层债权还款人,资金来源是私募基金,私募基金管理人是歌斐资产,私募基金销售方是诺亚财富。京东是下游的采购方,承兴国际是京东的上游供应商。

    根据供应链金融的定义,本次融资中,核心企业(京东)缺失(甚至不知情),因此,该项融资不能定义为供应链金融,而是应该定义为传统的应收账款融资。

    一般情况下,供应链金融有两个特征:


    特征一,核心企业——本次交易结构是京东——或者其代表企业将提供供应链金融中所需要的信用支持、信用等级、融资谈判、整合四流(商流、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工作,并发起融资需求。

    特征二,供应链金融中的资金流要形成闭环。在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中,采购商(京东)向供应商(承兴国际)采购货物形成应收账款,供应商(承兴国际)以应收账款进行融资用于生产或购买货物,最后采购商(京东)支付货款作为还款来源。如果要形成闭环,一定要打造商流、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四流合一的监控体系。

    本次融资案例中,承兴国际(非核心企业)发起融资需求,而不是京东(核心企业),不符合特征一。本次融资案例的资金流根本没有形成闭环,四流合一也是空谈,不符合特征二。

    因此,该项融资不能定义为供应链金融,而是应该定义为传统的应收账款融资。

    无论是作为传统的应收账款融资,还是供应链融资,本次融资案例有至少三大值得风控部门注意的风险点:

    一,京东本身就有供应链金融产品,作为有34亿元应收账款的供应商,京东为承兴国际提供供应链金融应该更为合理。

    这也是本次融资比较诡异的地方,放着京东供应链金融中低成本的钱不拿,反而去寻找私募基金更加高成本的钱,理论上说不通。

    从风控部门的角度看,理论上说不通的地方,更应该去深究一下。

    二,在应收账款融资中,确认交易真实性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跟付款的采购方确认。根据京东集团就承兴国际事件发布的情况说明,这些购销合同并没有得到京东的确认。

    在确认应收账款时,诺亚财富的风控部门存在巨大的工作疏漏,竟然没有到京东进行面签和确权。

    假如说诺亚财富的风控部门没有精力去面签,也存在其他途径去验证这些应收账款的真实性,比如说,承兴国际是香港上市公司,会在公开披露的财务报表中披露应收账款的信息,34亿的应收账款不是少数,比对一下就知道真假了。除了这些,还有很多手段去确定这些应收账款的真实性,但诺亚财富的风控部门竟然没有做,这非常让人质疑诺亚财富风控部门的专业能力。

    三,诺亚财富的风控部门在人员配置上可能有问题,缺乏相互监督的机制。本次融资业务是由诺亚财富创始人推荐,风控部门可能更加缺乏相互监督的动力,这也可能是私人创业企业的通病。

    也有评论说,这一系列的融资,前面一批都是真实的。但是,当利益相关方看到巨大的监督漏洞并利用其套利时,融资就变成假的。笔者认为,如果监督到位,没有漏洞可钻,假的融资也就没有存在的机会。说到底,关键问题还是缺乏监督机制。

    碰到类似的融资,风控部门为了控制风险,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合理怀疑。低成本的资金不拿,反而来拿高成本的资金,值得怀疑。

    二,确认应收账款的真实性。

    三,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减少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领遇立场,我们的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若文章内容涉及投资建议,切勿直接作为投资依据。市场瞬息万变,投资请三思而后行。

    *如需转载请标明转载自领遇App 

    责任编辑:陈小橙

    焦点新闻